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数据速递
· 如果“林黛玉”生活在今天
· 七成人认为穷并不妨碍你开心
· 现在的考生主意挺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现在的考生主意挺大
八成人认可“录取后不报到”
  近日,某省出台的一条普通高校招生的新规十分引人注目——凡按考生志愿录取且未报到入学的考生,下一年度录取时,可能将因诚信缺失而不予录取,后果由考生自负。无独有偶,近日,另一个省也推出了类似的政策。该省招办出台的《高校招生考生须知》中明确规定:从今年开始,湖北省新生录取不报到将被记入下一年度考生电子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该省招办提醒,该政策出台意味着录取的新生如不报到,将可能会影响下年的录取。

  这些政策一经出台,社会各方发出不同的声音。赞同者认为,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此举能有效提高高考招生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配置;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异议,认为高校是在以强势的姿态给学生打上“不诚信”的标签,制约学生的选择权。

  对此,《新华每日电讯》发起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读者(61.76%)认为:“录取后不报到”这种现象,与“诚信”无关,只是受教育者所拥有的选择权。另有两成读者(20.95%)表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录取不报到”也是考生权利

  据报道:近年来,被录取而不报到的准大学生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至于“录取后不报到”的原因,专家总结了四点:一,考生将志愿的填报权主动或被动地交给老师或家长,而老师或家长在没有充分考虑本人意见的情况下填报了考生不想就读的学校或者专业;二,考生因一次考试失误而与第一批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失之交臂,虽然被其他学校录取但心有不甘;三,某些高校专业收费相对较高,学生因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限选择放弃;四,一些学生在高考之前就开始做两手准备,他们通常一边参加托福、GRE考试,一边准备高考,拿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后放弃国内的大学。

  由此不难发现:那些“录取后不报到”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无奈放弃的:青春年华如此宝贵,谁愿意轻易地选择重复一年高三的生活,或者根本就与大学生活绝缘呢?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一年一度的高考,是寒窗苦读十余载的一次关键性检验。更有学生称:考试结束后填报志愿就像是一场赌博,“学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报得好不如运气好”。

  一次足以影响未来数十年人生的考试,被要求“一考定终身”,是否太过苛求?

  《上海青年报》更是发表评论指出:“录取不报到”本就是考生权利。考生参与高考以及受教育的权利永远是第一位的,“考生选择学校”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

  而在本次调查中,也有超过八成(84.91%)的读者表示:如果本人或其子女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不是来自理想中的学校,将选择“不报到”。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考前那么多学校供你挑选,你报考的志愿,须事先慎重考虑。学校既然录取了你,考生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哈佛、耶鲁也有“资源浪费”

  据旅美学者薛涌介绍,在美国,一个高中生可以申请无数学校,最后手里拿着五六份录取通知也不新鲜。因此,即使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每年的报到率也只有70%。如果按照国内的算法,耶鲁一年要“浪费”560多个招生指标。

  而在中国,随着高校的合并、扩招之势愈演愈烈,不少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景。师资、教学资源的分配也越来越捉襟见肘:一个导师带数十学生,为争抢自习室座位早起排队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录取后不报到”的现象,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本次调查中,五成(50.00%)读者认为:“录取后不报到”的现象,不属于教学资源浪费。

  《新京报》发表评论认为:一个高校,如果“考而不上”率走高,首先更应自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只要酒香,纵使巷深也不怕。高校理应以学生权益为重,而不能只为自身“报到率”、“招生计划”考虑,干涉考生的报考权益。一边是国外学生(如美国)可以同时手持几家高校录取通知书择一而上;一边却是“今年不报到,来年难录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而今何以偏自外于潮流了呢?

  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的一些著名大学,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表现出了大学的风范——据《长江商报》报道:北大、人大、武大、北航等高校纷纷表示:在高考录取时,将对复读考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调查 00014 现在的考生主意挺大 2007-5-24 48256F32002924A6482572E30031859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