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母爱,呵护140余位被遗弃的生命
· 6岁儿子与伙伴同时落水
父亲舍子救起别人
· 保安拍摄40名医托照片提醒患者
· 女子希望找老人做父亲体验父爱
· 一农民自拍电视剧向家人道歉
· 宽容是金
· “恶少”教学生反敲诈 互动效果明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位家境贫寒的普通农妇,凭着无私的爱心,过去37年间,先后替民政部门收养了140余位弃婴——
母爱,呵护140余位被遗弃的生命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张肖斌 陈伟极
  5月9日晚,在仙居县福应街道东门村溪边一间破旧厂房的小屋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生日”晚会。随着蛋糕上蜡烛的点燃,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在小房间响起,动人的歌声中,妈妈泪流满面,用手紧紧搂着5个女儿。

  这位母亲名叫严雪花,刚刚被仙居县妇联授予“仙居县杰出母亲”的荣誉称号。在孩子们自发为“英雄妈妈”举行的那场简朴而隆重的庆祝活动上,母女间浓浓的亲情,令在场所有的人为之动容。

  无意中捡回第一个弃婴

  严雪花今年67岁,一提起抚养弃婴的往事仍会百感交集:“说实话,伺候孩子真是遭罪了,可我一点儿也不后悔。”第一次意外捡到孩子的情景,严雪花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是1971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她抱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女儿到菜市场去买菜,在路过一只垃圾桶旁时,母性的敏感让她隐约听到了一声婴儿微弱的啼哭。一块红布包里的一个女婴已经奄奄一息,孩子刚刚生下来还没有满月,走近看到孩子皱皱的小脸蛋时,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菜没有买成,却抱回了一个女婴。听完妻子叙说,平时话就不多的丈夫冯帮宇急得直搓手,长叹了一口气。就当多养一个吧,严雪花和丈夫说,自己的奶水足,养两个娃娃没有问题,丈夫也没有再多说话,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爱心一发而不可收

  严雪花替政府义务收养弃婴的消息很快在街坊邻居间传了出去。有时候邻居抱着从街上捡来的弃婴让她收养,也有民政部门送来的弃婴,而更多的是她早晨一开门就发现大门外放着不知哪儿来的孩子。

  最多的时候,严雪花家有15个孩子,少的时候,也有6、7个。这些孩子有的刚满月,每天换尿布,全家齐上阵,幸好家里女儿多,才解决问题。每次洗尿布、洗衣裳都是用菜篮担出去,那时候家里经济困难,舍不得用自来水,只有担到二三公里以外的溪滩去洗。

  整天把自己埋在尿布堆里,忙的时候连冲奶粉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无奈之下,严雪花想出了“绝招”,把一个个奶瓶挂在小孩的脖子上,让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自食其力”。孩子一个个地会喊“妈妈”了,这让严雪花心里比蜜还甜。

  有一次县民政局干部领着一对中年夫妇进门,说要抱养一个孩子,最后2岁的月月被领着走了。她婉拒了那对中年夫妇临走时送给她的一个红包。“对孩子好一点啊,她很乖的呀!”话没有说完,严雪花哭得像泪人一样。

  每一个孩子被领养,她都要哭好几个晚上。“直到现在,我仍能清楚地记得每个孩子的模样。”因为严雪花清楚,孩子一旦走出家门,就从此咫尺天涯,根据收养的规定,孩子的身世要永远保密。

  为了减轻老人的负担,仙居民政局将严雪花纳入了低保,每个月发给她足额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时,民政部门还为每个弃儿发120元的生活费。逢年过节,民政干部都要带着大米、油盐日用品来慰问,尽量减少老人的生活负担。

  37年抚养140个孩子

  据仙居民政部门统计,从1971年至今,严雪花收养加上民政局交给她暂时代养的弃婴,总共有140多名。

  面对这些,严雪花时刻不忘好心人的帮助:“这么多年,得感谢街坊邻居。碰上连阴天,没有干尿布,邻居就你一件我一件地送来些旧床单破褂子应急;孩子病了,村里的赤脚医生经常是三更半夜来会诊,不怕麻烦不说,还不收钱!这些年吃了人家很多药,我感激人家。”

  目前仍随严雪花生活的5个孩子当中,最大的18岁,最小的13岁。严雪花说:“这些留在她家的孩子中,当时都是没有人愿意收养的。有的小时候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到五六岁有人来收养时,孩子们不愿去,自己又舍不得了。”

  2003年,县民政局开办了福利院,要接孩子们去,结果他们谁都哭着不肯离开家。“人是有感情的,毕竟一起生活了那么长时间,我已经把她们当作亲生女儿了。”

  小云今年已经17岁了。当时送来的时候,还没有满月,但是她很会哭。每次一哭,肛门就会凸出来,所以很多来收养的人看到这种情况,都不愿意要了。没有办法,每次拉完大便后,严雪花先用温水把她洗净,再用手把凸出的肛门按回去,这样整整按了3年,才将她凸出的肛门按回到了正常位置。

  现在仙居职业中专读书的小月,今年同样17岁,到严雪花家跟小云时间差不多。小月是一个爱动的孩子,经常在家里走进走出,那时家里人多、屋小,很拥挤。3岁时,有一次不小心,竟然将火盆打翻了,结果右脸和手都被烫伤。烫伤的部位最怕被东西碰着,没办法,严雪花夫妇只能把小月放在自己的肚上睡觉。至今,小月的脸上和手都留下了几块疤。严雪花说:“我对不住孩子,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要不然到医院里整容一下,可能会好些。”直到现在,严雪花总觉得对不起孩子。

  “孩子快乐我心甘”

  2006年10月份,严雪花的丈夫冯帮宇去世,临终前特地把严雪花叫到跟前,让她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些孩子。

  为了挣点钱贴补家用,严雪花现在临时居住在一间工艺厂的值班室里,给厂里看门,每月工资400元。这里成了孩子们临时的家,每次放学,孩子们像候鸟一般都飞到这里,严雪花总是早早做好饭,等着孩子们归来。虽然生活不是那样的富裕,但是全家人其乐融融。严雪花说:“每当看到孩子们快乐活泼的样子,我就是再苦也心甘。”

  记者在墙上,看到女儿小月的一幅水彩画,在一个春天的日子里,一对母女在蓝天下放飞着风筝,看着让人眼热。“只有生活在爱的环境中,孩子的画笔下才会如此有诗意。”仙居职高美术老师的话,让记者感动良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母爱,呵护140余位被遗弃的生命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张肖斌 陈伟极 2007-5-24 48256F32002924A6482572DD002C46B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