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地阔几许 心宽几许
· “金玫瑰”轮水下搜救
取得重大进展
· 保监会首次回应交强险“暴利说”
· 刘淇当选中共
北京市委书记
· 个人可认领黄山古民居进行保护
· “金三角”罂粟面积
从占全球66%降至12%
· 尽量远离索马里海岸航行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昨成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地阔几许 心宽几许
——记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喜欢下象棋,也喜欢看人下棋。

  闲暇时,两个人下棋,周围十几个人围着指手画脚,其中就有袁隆平。

  袁隆平输了,会一巴掌拍在出招人的脑袋上:“臭小子,乱支招!”然后仰面大笑,笑声穿透房间在走廊中回响,满屋的人情不自禁地会被感染着浮现出笑容。

  下棋时,没有人把袁隆平当大科学家。他的学生说,对别的大专家是敬畏,对袁隆平是敬爱。但,谁都知道,这位受人敬爱的、笑得如同老顽童的人,心里装着的,不仅仅是小小棋盘的几多疆土,甚至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众多良田的阡陌纵横,及世界杂交水稻界的恢弘格局。

  三十而立

  1961年,袁隆平身为湖南省安江农校的一位教师。

  盛夏七月,他在田中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后来被确认为天然杂交稻,触动了袁隆平的灵感。

  其时,中国大地上,正横卷着一场时达3年的饥馑。天灾人祸,让学农出身,既拿着国家工资又守着农业试验田的袁隆平同样吃不饱肚子。

  时隔近50年,现在的袁隆平回忆当年时还说,刚吃完饭就饿了,为了能多吃一点,饭里放上糠,但粗纤维反而让人消化得更快。

  饥饿让这些从事着农业科研和教学的知识分子们同样不能超脱,他们在一起闲聊时,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吃。

  袁隆平在学校教过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等学科。袁隆平认为,杂种优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可是在传统理论中,水稻,这种在袁隆平身边最多,也是中国人最主要食物的作物,恰恰没有杂交优势,它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一株水稻只要一开花,雄花自然就会给同株上同时开放的雌蕊柱头授粉。

  难道水稻真的不能杂交?袁隆平对这种理论产生怀疑。他开始去稻田中寻找突破。

  事隔多年,袁隆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回答,对他来说,研究的水稻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生命。

  民以食为天,湘西普通的中专教师,把天大的担子,在支持者寥寥、科研环境险恶的情况下,揽在了自己肩头。

  今天的袁隆平,回顾往日,把成功的因素归为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还特地解释说,灵感很重要,你找找不到。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智慧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了的产物。灵感要有外界东西刺激,灵感来了,一首好诗、一个好曲子就来了,没有灵感,挖空心思,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一首好诗。

  手捧着那棵偶然得之的天然杂交稻,袁隆平用实践推翻了原本的经典理论。这一年,他31岁。

  高屋建瓴

  袁隆平被称为“战略科学家”。

  他的同行们心服口服地多次强调:袁隆平是战略科学家,而不是战术科学家。

  同行们的意指,因为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而且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让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将世界各国远远留在身后,甚至领先美国20多年。

  不,仅仅这些都还不够。

  以上的所有都让同行们敬佩,但让他们敬仰的,是袁隆平从不局限于在一城一池上的攻城掠地,而是在科学发展上的敏感和不断进取,及站在全社会的高度考虑人类生存问题的大器宇,而这,确实是一般的科学家望尘莫及的。在很多学生和同行看来,袁隆平是世界级的大科学家,他对科学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吃大米的人占总人口的60%,而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50%。

  袁隆平说到粮食安全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中国多一点粮食不怕,若少一点粮食,你试试看?有资料显示,中国只要有5%的粮食供给波动,就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重大冲击。而且,但凡有点国家安全意识的人都会明白,粮食在某种程度上不单单是商品,它是一种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上的战略物资,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就会受制于人,关键时刻,一粒小小的粮食也会绊倒巨大的中国。

  此外,袁隆平还看出了一步棋。在中国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保护耕地与发展用地的矛盾已十分尖锐,中国的科学家必须要研究出办法,让农民在中国因城镇化日益减少的耕地上,用更少的田种出让更多人吃的粮食。

  现在看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是找到了一个最合理的支点,发力研究中国发展中最重要、最需要解决,却在平安的日子里最不引人注目的问题。

  有人曾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

  据统计,到2006年止,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56亿多亩,增加亩产5200多亿公斤。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全中国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

  7000多万,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它是全世界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量的总和。

  袁隆平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用“伟大”二字并不过分。

  能力为先

  袁隆平小时功课不太差,可也不太好。

  但他有一个特点:喜欢刨根问底。上数学课,他发问:为什么负负得正?老师不耐烦解释说,你只需要背就行了。

  一句话挫伤了袁隆平的积极性,据他说,从此他的数学就没有学好。

  但袁隆平的学生纷纷“揭露”他:他数学好得很,算水稻产量,我们谁都算不过他,又快又准。

  袁隆平并不看重分数,他带的博士生中,甚至有两个原来是中专毕业生。他对别人放话:要看这个人的科研素质,就看他肯不肯下田。实验室和电脑前的工作,袁隆平认为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下田,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

  袁隆平七十多岁的高龄还下田。袁隆平说,下田好啊,看绿色,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因为勤下田又爱运动,身材精干的袁隆平被美国人认为不超过六十岁,他非常得意。袁隆平有一张很得意的游泳照,见到的人夸他身材好,用了一个时尚的词:性感。袁隆平更是忍不住心中的高兴,开始自夸:我七十多岁人了,还像个健美运动员。

  大学毕业时,同学给袁隆平总结了两条: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加在一起,就是自由散漫。

  在杂交水稻名扬天下、造福众生后,他的学生和同行说,也许,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袁隆平。因为,科学需要众多的思想火花,思想火花必须点燃在毫无羁绊的头脑中。活跃的大脑,才是科学生长的最肥沃良田。

  袁隆平最怕开没有实质内容的会。就是专门为他举办的新闻见面会上,他一上来照样没有客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的滋味不好受哇!出名了以后,自由度越来越小,隐私权越来越少……”

  台下的记者们早已笑成一团。

  袁隆平为自己确定了新的目标,第一个是超级稻第三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目标,第二个目标是,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在三五年时间内,把国外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从现在的200万公顷提高到1500万公顷,增加3000万吨稻谷的产量。

  达到了这个目标后,袁隆平还做了准备,要杂交水稻向亩产1000公斤进发,这个目标将借助生物技术完成。

  新华社记者 朱玉 丁文杰

  (据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地阔几许 心宽几许 2007-5-23 48256F32002924A6482572E3004A09B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