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读报不读数据”的朋友,我有一劝:这一回的数据,务请耐心点儿读下去,因为兹事体大,性命交关。
“调查显示,我国46%的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6.6%的人甚至根本不了解。”应急者,自救也,岂容疏忽,岂容“根本不了解”?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近日出席中国红十字会主办的博爱论坛时,为国人焦虑不已,用数字来大声疾呼。
总起来说,据闪淳昌介绍,在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依我看,比起6000亿元这个数据,200余万人的伤残更令人难以忍受,更别提20万亡者了!
结论很清楚,就该动员起来,给国民补上这应急自救课。可惜,我们以往太疏略于此了。
一名游历过半个地球的友人,说起有的国家的老百姓,家中常年备足灭火器、救生绳。我手头借得一本《实用应急应变手册》,打开考考自己,真叫人汗颜(当然全是冷汗):高楼起火咋办?我的下意识是赶紧乘电梯开溜,岂料大错!因为“电梯可能出故障,万一卡在途中,会被活活烧死”。夜间闻到煤气味咋办?我想自然该先开灯察看再电话报警,又是全错!手册的答案是此刻使用厨房的电话、电器都可能引爆煤气。
常识缺乏,源于观念缺位。生活,生活,须知全部就建筑在一个“生”字上。学会自我救助,有生命为奠基,然后才可以谈什么爱情、薪俸、级别、私家车、高学位。这叫分清主从。还要分清真假。中国人忌讳太多。从前在我们乡下,临家人出洋或赴外埠打工,孩子言不可及“翻船”、“火烧”、“水淹”,甚至跟“翻”、“淹”之类谐音的字眼也避讳,否则就大不吉利,该打屁股了。他们不懂得,绝对安全的前程不过是一种幻象,危险却是一种真实,需要研讨和应对,需要补一补常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概率确实小,但它绝对存在。
说是“万一”,小概率却也在放大。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但城市,连乡村里都随处可见冰箱、彩电、VCD、电脑,触电和起火的可能性难道还能不大起来?所以,“万一”在变成“万二”、“万三”,以至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万百”、“万千”。不要再延宕,“应急自救”这门课,是急不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