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饭过后,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管前村的文化俱乐部就热闹起来:大屏幕上播放着远程教育网直播的电教片,许多党员群众津津有味地看着节目,还不时地热烈讨论着。然而,4年前这里还是一座破庙,经常有一些村民聚集在这里搞迷信活动。远程教育开展后,经过修整,这里成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添置了图书、电视、电脑、棋牌、健身器材等设施。村里还在站点上建起“农民学习软件屋”,对村民进行大棚蔬菜、蟹苗、葡萄等方面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昔日的迷信场所,变成了今天的“致富基地”。
自2005年初我省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的省份以来,全省已建成终端站点3.4万个,覆盖了所有的乡镇和85%的行政村,远程教育进家庭数达到20多万户,同时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延伸建点5509个。
在不少村,以前党员集中学习时,一些外出或者年老体弱的党员往往无法参加,同时由于条件有限,可供学习的材料不多。远程教育创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有效落实和逐步规范了党员“三会一课”,保证了农村党组织组织生活的正常化、经常化。58岁的玉环县双郏塘村党支部书记盛六梅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远程教育可以联接中央、省、市的教育网络,里面有丰富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内容,形象生动、效果很好,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
一个远程教育点就是一座“致富金桥”。许多党员干部群众学会了电脑操作,可以自如地与“外面的世界”亲密接触。在各地,远程教育站点成了农村信息化示范点,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三门县站点管理员丁可飞是馒头生产专业户,他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尝试着在网上建立了“可飞馒头博客”,没想到给自己带来了商机,周边乡镇和县外的客户都来订做馒头。在他的带动下,如今三门县建立了“新农民博客村”,300多名种养大户赶着鸭子“上”博客、吆喝着青蟹“爬”博客,目前博客村的日均点击量在200人次以上。通过远程教育,还能学会实用技术,这是很多农民的切身体会。桐庐县白云村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收集高山蔬菜种植方面的课件,建立了高山蔬菜实践基地和毛竹示范基地,仅毛竹种植农民就每年增收100多万元。
在很多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也是一个“文化乐园”。各地通过设立“远教影院”、开设“直播课堂”、开展“红色文艺进农村”、实施农村文化共享工程等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使得许多农民的业余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营造了农村生活的新风尚:慈溪三北镇徐福村设立远程教育“乡村影院”,定期、定点、免费为党员群众播放影片,传播红色文艺,至今共播放各类影片100余场,累计收看的党员群众达138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