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杭州首家“临期奶专卖店”悄悄摘牌
· 北京今起全面实施手机单向收费
浙江消费者暂不能享受同等待遇
· 沪深股指
双双再创新高
· “私房菜”大比拼
· 建行、招行上调
ATM机取款限额
· 新昌夏秋茶卖起名茶价
· 谁来鉴定这些“鉴宝大师”
· 财政部调整
2007年凭证式
(三期)国债票面利率
· “老字号”有望成为杭州新名片
· 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假的说成真的 真的说成假的
谁来鉴定这些“鉴宝大师”
  本报杭州5月22日讯(记者 刘慧) 一件价值连城的古玩,“专家”“火眼金睛”一扫,变成了废铜烂铁;一幅信手涂鸦的破旧字画,“专家”放大镜一照,立刻成了绝世珍宝。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兴起,遍地开花的“鉴宝大师”信口开河,让收藏者如坠云里雾里,不知听谁的好。今天,在“2007杭州·中国第三届艺术财富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呼吁,对当下中国艺术品收藏混乱现状应该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办法。

  前些日子,浙江卫视“藏家”栏目组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原秘书长、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刘东瑞坐镇杭州岳王艺术城,为老百姓现场鉴定艺术品真伪,就碰到了许多类似的事情。杭州市民王建明拿着两只精美的瓷瓶,一脸无奈地说:“以前我找过几位鉴定专家,他们都说我这两件藏品是真古董,可另一批专家却说它是赝品,我究竟该听谁的?”从台州来的周琴姐妹情况与王建明正好相反:她们收藏了一件“青花龙纹高足杯”,此前有专家一口咬定是仿品,在活动现场却被专家当场判定为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

  对此现象,参加艺术财富高峰论坛的专家称:“目前我国收藏品市场空前繁荣,却也空前混乱。因为缺乏一个权威的民间收藏品鉴定机构,令很多收藏爱好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古玩市场道道可多了,不但文物假货多,鉴定也有假冒的。”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艺术市场联盟主席何济海今天说,一般打算花大价钱买古玩的顾客,也是精明之人,不会轻易上当。可因为鉴定者的鱼龙混杂,让收藏者难辨真伪。何济海透露,几乎每个古玩商人背后都有自己的专家鉴定团。他自己就经常与一批文物鉴定者保持联系,必要时候,请他们出具鉴定意见,消费者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怀疑。交易成功后,鉴定者就按估价的10%收取报酬,估价越高,鉴定费自然就越高。

  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收藏品鉴定机构有数百家,但鉴定市场鱼龙混杂,各种名头的“鉴定专家”层出不穷。“一些市民手中经常会拿着某某鉴定专家开出的证明书向我们要高价,其中大多数都是赝品或估价过高的东西,而那些所谓的‘专家’们之所以把假文物说成是真的,就是为了大把收取鉴定费用,有的还不负责任随意开具毫无用处的鉴定证书,每份证书收取上千元的费用。”

  除了把假的说成真的,有的“专家”还故意把真文物说成是假的。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说,有些“专家”把真文物说成假文物后,会再托另外一个人花极少的钱把这个东西买下,从而两边通吃。

  “现在鉴宝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缺乏准入制度。”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副会长周岳平说,目前我国的文物鉴定并没有什么标准可依,在行业资格的管理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开一家鉴定工作室和俱乐部从事文物鉴定,根本没有门槛,既不需要到文物部门申报,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只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或在民政部门注册一个民间团体就可以了。这是目前文物鉴定行业混乱、从业人员五花八门的根源所在。

  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会长田宇原透露,每年国家文物局只举办一次文物鉴定资格考核,难度非常大,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有五六人能通过。浙江取得这种资格的人凤毛麟角,全国也不足百人。而我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近万家,有3000余万收藏者热衷收藏,正是文物收藏热造就了一大批“鉴宝大师”涌现。

  中国商业联合会艺术市场联盟主席骆毓龙说,当前文物市场亟待加强统一管理,各地应成立可靠的鉴宝机构,省、市文物总店也要设立具有相关资质的鉴定站,给藏宝人提供便捷的服务,这样,这个市场才能健康发展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谁来鉴定这些“鉴宝大师” 2007-5-23 48256F32002924A6482572E30034B6E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