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对“农家乐”的三个提醒
· 感恩行动
· 要闻简报
· 《漫画一生·华君武作品展》在杭开展
· 消博会将首设游艇展区
· “人民”两字重千钧
· 杭州连续3年请群众对城市生活“评头论足”
· 江山挂牌督办百件“难事”
· 社会和谐,需要从我做起
· 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闭幕
· 绿叶对根的情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5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绿叶对根的情意
——浙江大学110周年校庆背后的情感故事

本报记者 应建勇 通讯员 周炜
  5月21日,历经风雨沧桑的浙江大学迎来了110周岁的生日,超过5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从四面八方赶到求是园,与在校师生一起,共贺母校华诞。

  早在几个月前,这样的庆祝就已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北美校友会、欧洲校友会、香港校友会、南京校友会、云南校友会……凡是有浙大校友会的地方,必有祝贺母校生日的庆典。

  “可以说,没有浙大校友就不会有110周年校庆今日之场景。”浙大校友总会秘书长张美凤告诉记者,按照原先的计划,浙大准备不事声张地度过她的110周岁生日。然而,正是校友们的热忱,点燃了全体浙大人对于欢庆母校生日的热情。

  2006年春,浙大校友总会举行换届选举,来自全球各地120多个浙大校友会的负责人齐聚杭州。其间,校友们一致呼吁举办母校110周年校庆。随后,他们向全体校友发出倡议,一时间得到海内外50万浙大校友的呼应。

  呼应很快化为了行动。在浙大110周年校庆的背后,是一个个校友和母校间的感人故事。

  母亲女儿的生日vs母校的生日——眷恋母校

  5月11日,离校庆还有10天,加拿大蒙特利尔浙大校友会会长施建基便早早来到浙大。回杭后,他一刻也没闲着,忙着联络来自北美地区的校友。5月15日,30多位北美校友飞赴贵州,这些校友中,有不少是年过八九十岁、经历过浙大西迁的老校友,他们将到贵州重温与母校共度的那段战火岁月。

  巧的是,5月21日前后,恰逢施建基的母亲和女儿的生日,而施建基选择了回校参加校庆。“我的家人都支持我,他们表决通过了我的母校之行。”

  在校庆当晚的晚会上,施建基将和来自北美地区的校友登台,同唱一首由他作词,美国旧金山校友会校友温显作曲的《母校颂》,表达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而创作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更让人为之感动。去年下半年,决定参加母校校庆的北美校友决定送一件礼物给母校。但想来想去,觉得无论送钱还是送物都无以表达对母校的感情,最后,在征集了一万多名北美校友的意见后,决定创作一首歌曲,因为他们觉得唯有通过歌唱,才能表达心中的眷恋。

  此后,施建基、温显两人开始了历时数月的创作,其间几次通过网络征求北美校友的意见并数易其稿。由于身处美加两地,两人经常要通电话,由于时差的缘故,施建基接到温显的电话往往在半夜或是凌晨。为了听听歌曲的效果,两人经常在电话里一起唱,而为了听得更清楚,电话往往要打开免提。刚开始,施建基的家人对家中的“午夜凶铃”异常反感,但几个月下来,他们同样被感召了,以后每当半夜家里电话一响,父母、妻子和两个孩子都会一起起身高唱《母校颂》。“我们相聚西子湖畔,留下青春容颜;我们相别求是校园,说不尽万语千言;啊,母校,伴随我们到永远……”

  全球IT风云人物的热泪——感恩母校

  5月21日下午,浙大校友朱敏夫妇将向浙大捐赠1000万美元,创建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

  朱敏是宁波人,1977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波冰箱厂,一年后又考入浙江大学管理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又以浙大管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美国斯坦福大学,随后开始了他在美国的传奇创业经历。

  一个多月前,他一手创办的网迅公司被美国通信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网迅被收购后,朱敏80%的时间在中国,他说,自己回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还债”——“把当年国家公派留学的两万块钱还掉”,回报当年母校对自己的深情。

  不久前的一次校友大会上,作为浙大校友总会副会长的朱敏谈到自己捐赠的动机时,一时热泪满眶。这位当过农民、大学生、工人、留学生、创业者、投资者的生活强者,谈到母校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母校培养了我,没有母校,就没有我的今天。”

  感恩母校,成为浙大校庆期间最为温暖的字符。由校友自愿发起开设基金专户,对教师个体进行专项捐助,表达对母校教师感恩之情的“平安基金”即将启动,启动资金有望突破百万美元。在各地,浙大校友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校的感激。在温州,600多名在各行各业工作的校友,每人出资110元,捐献给母校。在深圳,1000多名校友出资在当地最大的3家报纸上刊登宣传浙大的专版。“虽然未必要通过捐献,但我们觉得必须做一些事情,才能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深圳浙大校友会秘书长朱跃龙告诉记者。

  获奖后的第一个电话打回母校——期待母校

  今年“五一”期间,浙大发展联络办公室的值班人员接到了一个特殊的长途电话,打电话来的是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1991届毕业生刘志刚,他现在的身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温州号新型导弹护卫舰舰长。

  刘志刚是来给母校报喜的,他刚刚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的荣誉,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的第一个电话不是打给家人,也不是打给朋友,而是打回了相别已经16年之久的母校。

  “刘志刚把好消息告诉母校,是希望以此来激励学弟学妹们,期望母校能早日迈向世界一流。”在浙大发展联络办公室负责人看来,刘志刚打这个电话可谓是用意颇深。

  事实上,这样的期许几乎能从每一位浙大校友的言语和行动中得到印证。为庆贺母校生日,浙大校友倡议每人为母校发展献一言,9位在南京高校任职的校友为此历时数月调查研究,每人递交了一篇上万字的论文。江苏浙大校友会会长陈祥兴认为:无论过去多少岁月,无论身处何方,母校永远是每一位校友心中的“磁石”和共同的骄傲,他们为自己是浙大人而自豪,他们更期待母校能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今年已经89岁的浙大旅美校友姚文琴,提前一个多星期飞回杭州,这位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提早回校为的是向浙大教育系的老师们传授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为母校的学科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校友已成为浙大的宝贵财富,成为浙大发展最可靠的力量之一”,在谈到浙大校友时,接受记者采访的浙大负责人言语中满是欣喜和兴奋:在校期间浙大老师和学生间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让浙大学子在心底埋下了感恩母校的种子,而传承百年的浙大求是精神的巨大感召力,以及浙大取得的越来越瞩目的成就,更是让浙大校友倍感自豪,他们对母校的期待和责任感也随之愈来愈强烈,促进浙大发展的实践和支持也就越来越多。而这,又为正在迈向世界一流的浙大提供了巨大而源源不断的支撑。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绿叶对根的情意 本报记者 应建勇 通讯员 周炜 2007-5-21 48256F32002924A6482572DB00058BE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