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农民种的文化将“出口”国外
· 十颗卫星遥感
监测东海水质
· 放飞梦想
· “百年求是”丛书面世
· 残疾老人林小琴的“三大怪”
· 国外剧团首次登上“钱江浪花”大篷车
· 西子湖畔遥望美丽星空
· 绿色寻访自驾行动出征
· 浙商如何创造“走出去”新模式
· 群众当面“挑刺” 政府当场“拔刺”
· 惊心动魄的四十五分钟
· 第五届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举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十颗卫星遥感
监测东海水质

水质一有异常,电脑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本报杭州5月19日讯 (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廖小清 孙银玲) 近年来,长三角沿海每一次生态环境恶化包括赤潮来临,都没能躲过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的“火眼金睛”。海洋二所科研人员利用距地780公里的10颗卫星发回的遥感数据,成功地监测到了海洋水质的异常变化,从而监测到赤潮等灾害的发生。

  今天,这项名为“长三角沿海水质遥感实时监视和速报关键技术研究”的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杭州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在项目组的电脑上,记者看到一幅幅标有日期和海域的赤潮发生的卫星图片,图片中红红的赤潮面积和发生区域一目了然,连海水温度有多高、海水中的悬浮泥沙有多少、海水中氮的浓度等水质参数也清清楚楚。然而,过去要获得这些宝贵的海水资料,只能依靠船只采水样到实验室分析测试得到,不但成本高(每监测1平方公里海域大约需要165元),而且由于人力、物力限制,每800天才能对1平方公里海域采样1次,监测结果要延迟1年才能得到。

  为此,项目组从2004年起对海洋二所原有的卫星地面站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并攻克了海洋水质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现在,项目组每天都能接收国内外10颗卫星的数据资料。而且每监测1平方公里海域的成本只有1.5元,相当于原来的1%,而监测的次数(频度)却比以前提高了100倍。项目组两年来先后监测到东海海域发生的27次赤潮,为采取防灾措施提供了决策参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十颗卫星遥感
监测东海水质
2007-5-20 48256F32002924A6482572E0002FBAC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