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投资置业
3  4  
PDF 版
· 投资瑞典,走进欧洲
· 瑞典中国商贸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商“走出去”投资发展的理想模式和现实途径
瑞典中国商贸城
欧洲未来的华商经贸中心
  您想住在瑞典,全家享受终身福利吗?

  您想获得走进瑞典、投资欧洲的强势平台吗?

  您想抓住开拓欧洲市场的机会吗?

  浙商“走出去”投资发展的理想模式和现实途径

  瑞典中国商贸城

  欧洲未来的华商经贸中心

  浙商在欧洲投资的一大亮点——

  瑞典中国商贸城:率先采用了“1+3+3+3+3”投资模式,即一次投资包括一家瑞典国际公司、三套房产(瑞典商铺、住宅各一套、中国杭州住宅一套)、项目可同时有三个股东(最好是一至两个股东,股东多了经营时会增加少许的成本)、三个瑞典居留证(PUT)、三个家庭去欧洲居住的机会。

  这种组合式投资模式让投资者不仅可以通过欧洲公司迅速开展经营,还可依托强大的商业平台,为投资者解决欧洲身份,从而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获得稳定保障、长远收益及相应的免税政策。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商人与中国制造,大踏步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然而,随着中国制造出口的增加、世界各地的华商不断发展壮大。

  国内的商人怎样走出去,走出去的怎样留下来,成为中国商人与中国制造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课题。

  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走出去,还是留下来,中国商人与中国制造都迫切需要一个强势的经营平台。

  这样的经营平台不但能够让中国商人“走出去”,还要让中国商人“留下来”,它要受法律和政策的保护,必须在满足经营者利益需求的同时,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它不仅满足当地人生活的需要,还要深受当地政府、人民的爱戴,并将成为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这个平台诞生了。

  这个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事实的国际经营平台,这个集一串不可思议的传奇于一身的跨国项目,便是瑞典中国商贸城。

  当一个从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浙江商人,把一个与民族尊严、家族荣誉有关的跨国梦想,播种在欧洲北部的大地上时,这个名为“瑞典中国商贸城”的项目便迅速地落地、生根、发芽,汲取营养、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这是一个受到中瑞两国政府呵护的梦想;这是一个深受中瑞两国人民期待的项目。

  《浙江日报》即日起将隆重推出《“瑞典中国商贸城——中国商人入主欧洲”大型纪实连载》系列,在追溯该项目诞生始末,探讨其经济意义、投资价值、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希冀该连载还能启发大家对中国商人、中国制造走向国际的方式,变革中国在海外的投资模式等相关方面的深度思考。

  2007年2月12日,距中国农历丁亥年春节还有6天,瑞典南部城市卡尔玛瑞雪飘飘,鞭炮声声,舞狮腾跃,锣鼓喧天……瑞典中国商贸城的项目工地上洋溢着浓郁的中国节日气氛。瑞典副首相兼工商大臣毛德·奥洛夫松、中国驻瑞典大使吕凤鼎和中国浙江凡尔顿集团总裁骆金星,冒着严寒,迎着纷飞的雪花,共同铲下了第一锹土,开启了瑞典中国商贸城的奠基典礼,宣告了项目的正式启动。

  毛德·奥洛夫松副首相应邀而来,她在奠基典礼上发表了简短而热情的致辞,对“瑞典中国商贸城”的奠基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来瑞投资发展。

  此次奠基典礼得到了瑞典政府以及我国驻瑞典使馆的高度重视,除毛德·奥洛夫松副首相外,参加奠基仪式的瑞典官方代表还有:瑞典投资促进署总负责人Kai Hammerich、卡尔玛地区委员会主席Leif Larsson、卡尔玛市市长Johan Persson等一行。瑞典当地报纸以大篇幅的报道对中国商贸城的兴建给予了高度关注。

  当地华人、华侨代表也以舞狮、舞龙的欢庆形式对商贸城的建设表示了祝贺。

  与瑞典副首相共同为瑞典中国商贸城的项目奠基铲下第一锹土的中国驻瑞典大使吕凤鼎先生,也在奠基仪式上发表祝词,对项目奠基表示祝贺,他强调中方企业来瑞投资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中瑞关系的发展,并相信凡尔顿和其他中方投资公司能与瑞方密切合作,信守承诺,合法经营,在自身发展中为促进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新华社、香港凤凰电视台等多家国内知名媒体报道项目奠基典礼,中国投资考察团近100名成员参加了仪式活动。

  承载着中瑞两国的友好情谊、中瑞经济互惠互赢的美好愿望,“瑞典中国商贸城”就这样载誉起航了:它的到来,填补了北欧——首屈一指的国际高端市场没有中国日常消费品直销点的空白;它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制造在北欧乃至整个欧洲的销售格局;它的投资模式和经营理念,突破了中国小商品走向世界陈旧落后的模式和套路;它的出现,代表着中国商人开始站在高起点上深入思考全球市场;它的目的,是要有力地扭转中国小商品、日用消费品走向世界的姿态,它的梦想,是要让中国商人踏在这个地球上的步伐,步步为营、摇撼不动、落地生根。

  瑞典中国商贸城位于瑞典卡尔玛市,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商贸城一期将设有1100个40平方米的商铺。据悉,瑞典中国商贸城不仅是瑞典百年来最大的商业贸易建筑群,也是北欧乃至欧洲最大的中国商品贸易集散中心之一。它将大大促进中国和瑞典的贸易往来。

  ●萌芽

  瑞典,中国小商品大有作为的直销处女地

  瑞典当地人消费的日用品,80%~90%都是中国货,但是整个瑞典乃至整个北欧大七国地区(瑞典、挪威、丹麦、冰岛、波兰、立陶宛)都没有中国商品市场,当地货源需要从意大利和中东转过去。这就造成了同样质量的商品,在瑞典和国内的差价,达到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一个这么高端的消费市场,大量的日用品却是三手甚至四手的,这个商机,是属于瑞典中国商贸城,更是属于中国制造的。”这,就是骆金星最初的想法。

  瑞典中国商贸城由凡尔顿控股集团(中国)投资开发,项目一期和二期的建筑面积为60万平方米,三期规划建筑面积为30万平方米。一期规划为1100个40平方米的商铺,自2006年8月份招商以来,销售态势良好,现已售出30%左右。

  该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国外华人销售市场,首先,它不是一个随机的、逐渐积累、华人缓慢聚集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华人销售市场。瑞典中国商贸城,萌芽于建设者在对中国外向型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先进预见,和更高目标的发展上,它是带着目的与长远的规划出现。

  开发商凡尔顿控股集团(中国)的董事长骆金星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在这种形势下,小商品走向高端的国际市场,无疑能够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6年初,凡尔顿控股集团收购了瑞典南部城市卡尔玛的一家汽车配件厂。初次来到瑞典的董事长骆金星,一个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运营头脑成长起来的中国新一代企业家,很快发现了一个大有作为的商机:瑞典当地人消费的日用品,80%~90%都是中国货,但是整个瑞典乃至整个北欧大七国地区都没有中国商品市场,当地货源需要从意大利和中东转过来。这就造成了同样质量的商品,在瑞典和国内的差价,达到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一个这么高端的消费市场,大量的日用品却是三手甚至四手的,这个商机,属于瑞典中国商贸城,更属于中国制造”。骆金星在谈及项目初衷时这样说。

  ●着眼

  项目辐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项目不但直接面对瑞典的1000万高端消费者,还辐射全球最发达地区的所有消费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端经营平台。

  在当地开发商贸项目的想法萌芽以后,骆金星反复衡量了当地的开发潜力,他发现,在这里开设商贸城的前景相当乐观:瑞典是欧洲3个重要市场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2500万人口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1亿消费者的北欧——波罗的海地区,以及5亿消费者的欧盟。其中,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骆金星认为,有多大的市场就得做多大的项目,在看到树木的时候,更得要看到整个森林:“这个项目要成为瑞典、波罗的海乃至北欧、全体欧洲国家的中国商品批发和集散中心”。

  根据行业主要分析师的研究,在当代,拥有5000万至1亿消费者的市场,对于“地区化”运营策略是个最为合适的规模。波罗的海周边地区就有大约1亿消费者,瑞典是这个地区的中心。

  数百年来,波罗的海周边的国家早就连成一体,如今,欧盟内这片蓬勃发展的地区正迅速成为欧洲经济一支新的生力军。该地区除去已经高端发达的瑞典、挪威、丹麦外,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者购买力指数等数据显示,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市场增长强劲,也就是说,瑞典中国商贸城所拥有的市场潜力还在不断上涨中。

  ●位置

  瑞典之心——卡尔玛,瑞典的杭州

  骆金星说,把“瑞典中国商贸城”建设在瑞典卡尔玛(Kalmar)主要是为了项目的发展考虑,其次重要的是他对这个城市有着很深的个人感情,“卡尔玛,与中国的杭州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俩都是位于国家东南沿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美丽且富有内涵,拥有过去更拥有未来”。

  “卡尔玛在波罗的海的战略性位置以及它和波罗的海国家的紧密联系,为它成为商业贸易中心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也是项目选在这里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瑞典近90%的人口居住在南部地区,瑞典商贸城的项目所在地——卡尔玛坐落在瑞典东南沿海地区,是瑞典第三大旅游城市,也是瑞典极富盛名的历史文化城市和风景旅游胜地。在瑞典乃至欧洲的历史上,有卡尔玛留下的重要痕迹,现在,城市独有的中世纪氛围,每年吸引250多万人来此游览度假。

  骆金星第一次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个拥有瑞典保护最好的城堡的城市,他说:“卡尔玛是让你能够身在现代却能够感受到中世纪氛围与美丽自然风景融为一体的独一无二的地方,众多的绿树点缀在浓荫绿树之中,形成城市特殊的历史人文与景色美感。如果用一个中国的城市来形容它,杭州,最恰当不过了。”

  卡尔玛是瑞典的不冻港,不仅生活环境优美,而且交通条件发达,海陆空齐备,它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哥德堡、马尔默三大城市之间,与周边各国的主要首府、城市之间均有班机、列车往来。

  卡尔玛工业历史悠久,产业结构完善,在这里可以看到伊莱克斯、Saab、Orrefors、爱立信等知名企业。

  骆金星指出,随着欧洲各国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卡尔玛的区域发展优势还会不断加强。

  ●规划

  欧洲未来华商经贸中心

  “瑞典中国商贸城,将是欧洲未来华商经贸‘中心’”,骆金星说:“这不是夸口,我们有充分的论证、详实的数据、全面的规划、巨大的投入,和足够的勇气与信心去迎接这个未来。”

  立足于有5亿消费者的欧盟高端市场,凭借瑞典优惠的投资政策,依托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北欧诸国,凡尔顿控股集团董事长骆金星决定在占据瑞典、乃至整个北欧交通地理位置最优越的卡尔玛,建立起一条中国至北欧乃至整个波罗的海周边所有国家的快速经商渠道,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商人建设将会成为瑞典乃至北欧地区的中国商品批发和集散中心。

  瑞典中国商贸城总面积60万平方米,项目投资现在已经达到20个亿,它不仅是瑞典近百年来最大的建筑、北欧地区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中国商贸市场;瑞典中国商贸城还是中国在瑞典最大的投资项目、瑞典国家级商业项目、中国国家对外立项的最大商业项目。

  “我要开发的这个项目,不但可以让业主获得较大经济利益,还能够推动浙江乃至中国的小商品和其经营者以更高的姿态走向世界。”骆金星用“名、利”两个字总结了项目初期的规划理念:“我要在欧洲做一个让中国商人名利双收的项目。”

  因此“瑞典中国商贸城”,从项目规划初期和建设理念开始,在带有强烈的经济、贸易诉求的前提下,亦承担了另外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因为它更像是骆金星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商人“争气”的荣耀之战。

  瑞典中国商贸城在投资开发理念上,率先采用了“1+3+3+3+3”的综合整体招商投资策略,即一次投资包括一家瑞典国际公司、三套房产(瑞典商铺、住宅各一套、中国杭州住宅一套),项目可同时有三个股东(最好是一至两个股东,股东多了经营时会增加少许的成本),三个瑞典居留证(PUT),三个家庭去欧洲居住的机会。

  骆金星介绍说:“这种组合式投资模式让投资者不仅可以通过欧洲公司迅速开展经营,还可依托强大的商业平台,从而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获得稳定保障、长远收益及相应的免税政策。”

  □齐兰兰

  瑞典中国商贸城

  《“瑞典中国商贸城——中国商人入主欧洲”大型纪实连载》,将与“投资瑞典,走进欧洲——浙江省首届国际不动产投资和贸易发展大型研讨会”同步推出,本栏目在剖析“瑞典中国商贸城”项目价值的同时,将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中国商人及中国商品走向世界的话题探讨,您如果想对“瑞典中国商贸城”项目有更加详细的了解,或者在国际商贸投资领域有相关的见解或疑问,欢迎致电:(0571)87806878、86473187,我们将在《凡尔顿“投资欧洲”论坛专栏》中发表您有创建性的见解,并解答颇具代表性的提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投资置业 00012 瑞典中国商贸城 2007-5-17 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31;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27;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33;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19;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26;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08;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32;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28;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14;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15;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13;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11;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12;浙江日报000122007-05-17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