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专版
3  4  
PDF 版
· 十年嬗变终“化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5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台州,浙东南滨海城市。三面环山,直面大海,1000多年的海上贸易历史形成了台州人敢为人先的市场意识;海一样的气魄,造就了台州人一往无前的精神。开国内先河的股份合作制、发达的民营经济等先发模式撑起了台州经济的富足。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1467.48亿元,居民人均收入名列国内前列……我们更祝愿:到2010年,一个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新台州将屹立在充满活力的长三角大地上。
十年嬗变终“化蝶”
——浙江台州经济开发区十载发展回眸
  台州,浙东南滨海城市。三面环山,直面大海,1000多年的海上贸易历史形成了台州人敢为人先的市场意识;海一样的气魄,造就了台州人一往无前的精神。开国内先河的股份合作制、发达的民营经济等先发模式撑起了台州经济的富足。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1467.48亿元,居民人均收入名列国内前列……我们更祝愿:到2010年,一个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新台州将屹立在充满活力的长三角大地上。

  十年嬗变终“化蝶”

  ——浙江台州经济开发区十载发展回眸

  1997年1月30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台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同年5月12日,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挂牌运作,是一个集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台商投资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的发展,把台州经济开发区定位为台州对外开放的窗口、本级经济的载体、区域经济的龙头、中心城市的核心区、体制改革的先导区,并赋予台州经济开发区“发展经济、建设新城”的双重任务。

  根据台州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开发区开发建设范围由中心城区、滨海工业区块、三山北涂围垦区这三大功能区块组成。

  位于中心城区内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是台州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商贸中心。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目前,一个配套完善、高楼林立、商贸繁荣的台州中心城市核心区形象已充分展示。

  位于主城区东部滨海地带的滨海工业区块,自2005年3月启动建设以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配套完善等工作快速推进,已有24家企业基本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工业新城已显雄姿。预计今年投产企业将达到50家,有望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它将被打造成台州市区产业发展的主平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山北涂围垦区是开发区向海洋要资源和未来实施“三次创业”的重要平台,今年预计能完成基础处理工程量的50%,将成为滨海工业区块加快建设的支撑点和城市空间拓展的新亮点。

  以数字为例,到2006年底,开发区已累计引进外商投资项目67个,总投资5.63亿美元,合同外资2.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引进内资工业项目195个,总投资1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7%和31%。2006年,开发区实现国、地两税收入达7.23亿元。

  

  

  从一条小街到车水马龙的“不夜城”,从贫瘠的乡村郊区到繁华的城市核心区,“台州新城”渐行渐近。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浙江台州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一点不为过。记得若干年前到过开发区,印象中除了一条长而宽阔的市府大道外,就是当时引起各界关注的台州开发区商业街。今天,站在同样的地方,看到的是满眼的震撼:台州耀达国际大酒店、新台州大厦高耸入天,市体育中心雄伟壮观,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车水马龙,现代化的广场秀美典雅。沿市府大道两侧,遍布着一大批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台州总部,构成了台州金融一条街;市行政大楼、国税、国土、工商、海关、质监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开发区的落户更是完善了行政商务区的服务功能。

  当置身于街头为眼前的繁华景象击节惊叹时,我们无法想象十年前开发区的模样。

  管委会现任主任周先苗告诉我们:那时的开发区,是一片散落着零星村落的市郊,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泥路纵横,没有一寸水泥路面。1997年,开发区成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发区人埋头苦干,克难攻坚,肩负发展经济、建设新城的繁重任务,奋发前行。蓦然回首,十年的默默奋斗,使开发区由一个梦想变成一个现实,由一片荒郊田野变成一座现代新城。

  “三、三、四”的十年发展思路,看似简单的数字,却记录着开发区新旧交替的历史嬗变。

  第一个“三”就是三年打基础,完成齐备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三”就是三年构轮廓,完成中心城市的框架构建;“四”就是四年增内涵,实现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内涵、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从开发区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以市府大道为中线,向两侧辐射呈四方形的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已经成为台州市经济密度最高、投资强度最大、交通网络最发达的黄金之地,形成了台州新城的发展主轴。仅已建成的50米以上的高楼就有67幢,在建的58幢,以东商务区、开发区商业街为代表的开发区商圈,正演绎着许许多多的财富“神话”,创造着台州资本的“嘉年华”。台州市民广场、葭芷泾文化长廊、台州开发区商业街、台州海洋世界、星星广场正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荒地之处起广厦,泥路无影变通途。开发区人用了短短的十年时间改写了开发区的发展版图,为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无限的精彩空间。

  “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开发区的创业故事诠释了什么是“又好又快”。

  十年来,管委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为打造功能形态先进的核心区,外邀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外资深专家,内请清华大学等一流机构陆续完成了中心区城市各项规划设计,掀起了一场场高品位、严要求、大投入、精雕琢的建设高潮,努力建设一流的创业、宜居环境。

  滨海工业区块是台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行区。自2005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开发区围绕建设“市区工业发展主平台、产业集聚示范区、沿海产业带建设主战场”这一战略目标,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序幕。

  如果用一条链子来形容台州沿海产业带,那么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块就是这条链子中间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了让这颗明珠早日发光,开发区人殚精竭虑。谈起两年来的创业艰辛,开发区人感慨万千:开发前这里是大片的废盐田和满目的芦苇,缺资金、缺基础设施,几乎是一无所有。

  在经过多次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管委会按照打造“城市新区、工业新城”的总体要求,确定了滨海工业区块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布局、系统规划、便于启动”为实施策略,以工业区块的科学规划为龙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把滨海工业区块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功能突出、配套服务完善、环境优美舒适的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和生态化的工业园区。

  目前,滨海工业区块已完成启动区控制性详规、滨海区块高压配电网规划、防洪排涝规划、水域保护、市政详规、区块环评等一系列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实施滨海中心城区、长浦生态公园等生活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

  车行驶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工作人员指着连片的或已完工或正建设的标准厂房,告诉我们,这就是滨海工业区17.53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共分三期建设,集聚产业定位为汽摩配、塑料模具、家用电器、服装机械、泵阀门等五大优势行业。

  其中,滨海一期南北长约6500米,东西宽约550米,占地5095亩;二期位于一期区块的西侧,面积5.28平方公里。在滨海工业区块落户的86个项目中,目前已有24家企业部分厂房结顶或已投入试产,23家企业正进行主体工程建设,22家企业完成打桩或正在打桩。

  为早日形成开发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管委会和滨海建设指挥部先后投入5亿多元资金,开展道路、水电、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滨海一期“二纵六横”路基和主干道路面硬化工程,开展二期主干路路基建设,拉开滨海二期道路框架;完成一期电力设施以及滨海引水工程,开工建设滨海110KV海堡变;建设滨海区块排污管线及污水泵站工程;完成滨海区内九条河、长浦河疏浚整治,区块配套能力明显提高。

  集都市型开发区和工业新城于一体、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是开发区的独特优势。如何让两者实现完美转型,只有靠不断的创新和升级。

  新的时期、新的跨越、新的要求。开发区选择了更高的起点,确定了“工业立区,开放兴区,服务富区,创新强区”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拓展空间,增量推动。做好总体规划和扩容工作,加快三山北涂围垦工程,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二是转型升级,繁荣经济。以五大主导产业为重点集聚方向,加快现代工业的集约发展。以“东商务区繁荣计划”为载体,加速发展以东商务区为代表的核心商圈,加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经济”类型的招商力度。三是“多城同创”,美化环境。着力完善路网,丰满形象,提升环境,努力打造“现代化山海园林生态城市”。四是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加快重点区块建设,推进区域开发模式向集约发展转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二次创业”目标定位明确,从招商选资入手,确立了“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少讲优惠多讲优化、不仅引资也要引智”的招商理念,锁定以汽摩配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市场份额高、贡献水平高、产业带动高和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的“五高两低”项目,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去年,仅滨海区块,就引进了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6个。较早落户开发区的浙江南洋电子薄膜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我国同行业中科研开发水平最高、新品投入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电容器专用薄膜生产企业之一,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今后5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均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头羊。

  与此同时,中心城区的“东商务区繁荣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世纪联华超市来了、有2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爱华国际购物中心来了,世界500强之一的欧尚超市也已开工建设,年底即可正式开业……

  今年1~3月份,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2%;实现国地两税收入增长35.3%……

  “环境是生产力”。在开发区,除了能感受到现代化的城市特质外,更多的是听到了来自企业对人文环境的称道。

  为什么起步并不早的台州经济开发区能够后发制人呢?开发区的领导说了一番颇有哲理的话:作为开发区的组织者,必须将自己的各项工作作为一种产品来经营,这种产品经全体员工整合加工之后,就成了开发区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那就是环境。尤其在政策、资源、资金对开发区来说都不存在优势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开发区一直致力于营造一流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建区伊始,管委会面对重重困难,通过“连接新老城区,从东往西推进”的开发策略,以“政府牵头,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做到政府几乎不投资金,就快速建成开发区商业街,带动了周边地气、人气,迎来了城市建设的高潮。十年间,管委会直接投入资金50多亿元,建成市政道路36条,绿化面积212万平方米,建成广场4个,一大批体现城市品位的公建设施在中心城区陆续建成,城市形态日渐丰满。尤其近年来,开发区围绕“多城同创”活动,通过“亮化、美化、净化、文化”,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凸现开发区良好的创业和人居环境。

  在创造一流环境的同时,开发区也致力于软服务的建设。管委会先后建立了项目服务制度、每周工作例会制度、重点企业领导联系制度、企业联系卡制度、项目联络员制度和外资企业“保姆式”服务制度,及时沟通、协调和指导各方面工作。比如,滨海区块由于现状条件差,项目建设面临困难多,开发区通过实施融资、报批、建设等三个“绿色通道”和创建“百日会战”等工作载体,大大加快了项目的建设进程。

  环境的优化带来了开发区的品牌效应,国内外的知名企业慕名而来,形成了现代工业和高端服务业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城市经济活力绽放。

  十年发展,开发区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也带动了开发区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使老百姓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目前,开发区共建成村民安置小区16个,安置人口16600人,市中心医院、高教园区、书生中学等教育、医疗机构相继入驻开发区,一大批城市配套公建设施建成投用。同时,开发区大力实施社区建设和城中村整治,既构建了优美的人居环境,又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新城”的蓝图跃然而出。

  回顾十年,让人鼓舞,让人振奋,更让人感到任重而道远。如今,满怀激情的开发区人秉承“敬业奉献,开拓拼搏,务实高效,勇创业绩”的开发区精神,以建区十周年为新起点,再铸开发区新的辉煌。

  当前,台州经济开发区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在我省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的热潮中,台州市三届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实施工业经济重心东移”,开发区作为市本级经济的重要抓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主战场,越来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面对机遇与挑战,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十一五”期间,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围绕“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新城”的总要求,进一步做大总量、做强产业、做优功能,加快产业经济、城市功能和发展环境的转型升级,把台州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台州的中央商务区、转型升级的先进区、构建和谐的示范区、最佳的创业城区和最佳的人居城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十年嬗变终“化蝶” 2007-5-16 浙江日报000092007-05-1600012;浙江日报000092007-05-1600009;浙江日报000092007-05-1600008;浙江日报000092007-05-1600010;浙江日报000092007-05-16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