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是一面镜子,一面离我们很近的镜子。把伦敦变成雾都的力量,其实就是工业革命之后的滚滚浓烟。在工业社会相当长的时间里,黑烟冲天的工厂烟囱一度是人类张扬进取欲望的象征。雾都,从某种意义上说,标注着一幕人类戕害自然的罪与罚。想想今天,多少地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遍地开花,环境生态恶化,百姓叫苦不迭。这些,不正是伦敦变雾都的翻版吗?
幸运的是,人类的理性在不断矫正着发展的误失。雾都重见明净天空,莱茵河重现碧波荡漾,带来这可喜变化的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莫过于有关国家政府将呵护地球的理念,转化为严密的法律体系,让排污行为付出足够的机会成本,让减排努力得到相应的利益激励。可以说,是政府有形的手,引着市场无形的手,洗净雾都的天空。
我们离昨天的雾都更近,还是离今天的伦敦更近?社会各界理应多思量。伦敦这面镜子照出的,绝不是因循“先污染再治理”的理由,而是坚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急迫与必然。 (据《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