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 小说《大工匠》故事梗概
· 高满堂:让我们为工人而感动!
· 工人们评说《大工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上接13版)

  《大工匠》4月29日起在北京播放,随着剧情的推展,公园里,小巷中,电梯间时时都有观众的议论;报纸、网络上,电视、广播里,处处都可听到看到各种各样的观后感。

  “那些非常生活化的对白、那些富有时代特征的旋律,那些叫人很有亲切感的场景,把人一下带到了那个时代,我真希望28集连着放,一下就把《大工匠》看完。”

  “《大工匠》不但好看,而且感人,剧情的发展,叫人跟着笑,跟着哭,心里的感觉,就像倒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有。”

  “那个年代的人怎么那么傻,一个人可以傻到为了一台机器而放弃自己的手,为了不欺骗组织而伤害自己的儿子,为了坚持原则而毁了妻子和妹妹。我虽然不是那个年代的人,可看了这片子却让我的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记者:《大工匠》在全国相关城市播出后,各地观众一片叫好声,不知您是以怎么样的手段把观众的眼球吸引住的?

  陈导演:先是剧本基础好,作者生活底子厚。概括地说,在《大工匠》中,主要是以细节和真实增添了这部片子的魅力。这部戏可以说都是小人物,他们没有收复山河的壮举,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真真切切的爱情原则,踏踏实实的生活态度,对于这样的小人物描写,我坚持了一个真实的原则。

  我不赞同《大工匠》是工人偶像剧的说法,即使受过那个时代崇拜的八级锻工,在当时、在今天都不一定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且偶像是要按照某种需要某个目的去刻画的,我反对把人物概念化。在剧中,我的功夫是下在忠于真实的前提下,努力揭示人物独特的个性。

  杨老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人阶级主流的叛逆者,他不是那种思想好道德水平高,高大全的人物,不符合当年好工人的标准,杨老三的性格有两重性,他技术过硬,手艺顶尖;他爱企业,工厂就是我的家;他尊重领导,组织就是自己的父母。但他爱打扮,老在身上喷香水,且在生活作风上有毛病;他喜欢显示自己的能力、水平,随口会来几句俄语;他个人英雄主义思想突出,他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一口气,为一张脸皮,所以他与同门师兄谁也不服谁,原本是亲家,却做了一辈子的冤家。

  记者:在整部戏中,您处理最满意的细节是什么?

  陈导演:我所导演的电视剧,喜欢采用写实和浪漫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故事,并以细节和情节来丰满故事和推进故事的发展。比如片子结尾的处理,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无论电影电视剧还是戏剧小说,大凡都讲一个大团圆,肖长功和杨老三年岁已高,两个同门师兄弟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以什么样的东西来体现干了一辈子钢铁工人的两位师兄弟的思想境界呢?以什么样的镜头语言来叙述产业工人对祖国的贡献呢?

  在第28集里,观众看到的是,走路踉踉跄跄的杨老三,陪着中风之后失去语言能力的肖长功到港口旅游。在退役供人参观的潜艇上,面对“钢铁巨人”,两位老人感叹炼了一辈子的钢,自己的产品却没有在祖国潜艇上派上用场。偶然中,肖长功发现了“新大陆”,在胸前挂着的写字板上连连写字表达自己的发现,恍然大悟的杨老三终于在潜艇上找到了标着自己钢厂车组几组编号的钢材。

  “咱光荣,咱也为国防建设干了点事!”

  此时,不用旁白的累赘,观众已从一块挂在肖长功胸前替代语言交流的写字板,几组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以及一句情不自禁的叫喊声中,充分领略到中国产业工人的伟大和自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2007-5-11 浙江日报000142007-05-11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