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5月9日电 (记者 吴晶晶 马勇) 我国正在对位于青藏高原的国内唯一一台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正在进行的多波束馈源项目,将使这台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达到现在的9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常务副台长、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严俊9日在“耐克森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冠名仪式”上表示,我国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在世界上现有的5架同类望远镜中,运行水平和开放程度都处于领先水平,正在进行的升级改造将使其进一步成为国际性毫米波射电天文开放观测研究基地。
运行在青海省德令哈地区(海拔3200米)的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是我国在毫米波天文观测领域最重要的大型设备,安装着高灵敏度的超导接收机,用于进行银河系内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研究、星际介质物理等现代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前沿领域的天文观测研究。我国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长期向全世界研究机构开放。巴西、日本、俄罗斯、荷兰、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使用这一望远镜,研究恒星、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已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据介绍,除了多波束馈源项目,我国研制的宽带高分辨数字频谱仪已经在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上进行实验观测并取得了成功,将在河外星系的谱线接收、高分辨谱线观测等极限观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科研人员还将依托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研制超导成像频谱仪,兴建跨地区的毫米波甚长基线干涉观测系统,参加国际毫米波甚长基线网的联合观测,促进我国天文学和宇宙探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