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穷人设计”的风景独好
· 眼光向下的惊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穷人设计”的风景独好
■本报记者 沈宇翔/文 叶寒青/摄
  用可乐罐、铁丝做成的电视天线,用破瓷碗做成的灯罩,用油漆桶做成的煤炉……刚刚在中国美院展览馆举行的毕业设计展览里,一个大四女生名叫《穷人设计博物馆》的毕业作品“风景独好”,博得一片叫好。让这些美院教授、学生和观众情不自禁的设计构思,来自那些从来没走进过艺术展厅的普通民众的生活创造——

  今年4月22日,对一个名叫高鹰的22岁的女孩子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她在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的毕业作品《穷人设计博物馆》,最后一天在美院展览馆展出,一起展出的有同毕业班20个同学的作品。

  这一天中午,她接到了素不相识的本校工业设计系教授陈晓蕙的电话,电话那端陈教授激动地告诉她:“你的作品太好了,我看到了美,看到了一种人文关怀!”

  同在那一天,一个叫朱勤正的自行车修理工生平第一次走进了展览馆,来看高鹰的作品,看到自己改造的自行车被高鹰运用在展览里,朱师傅惊喜地说不出话来。高鹰还看到,在展览现场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各式各样给高鹰的留言,“展览真好,向穷人学习,向穷人致敬!”“俺们都是穷人!”“真牛!”……

  粗陋设计里的草根智慧

  怎么样的设计,在众多极尽技巧的设计中“风景独好”,被赞为“真牛”?

  虽然作品已经撤展,但陈晓蕙教授的兴奋却依旧高涨,献宝一样把自己在展览现场拍摄下的关于《穷人设计博物馆》的照片一一演示给我看。陈教授的眼睛是发光的,她说这些年她很少看到如此感人的设计。

  展览的第一部分是由精选的83张照片做成的展板和由170多张图片做成的留言簿。每张照片都记录了一户杭州人家在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小发明小设计,比如用罐头改造成的水龙头锁,用可乐瓶子和粗铁丝做成的电视天线,用塑料瓶改造成的肥皂盒,用板凳加上婴儿学步车做成的婴儿就餐椅,把废弃的洗脸池拿来种花,拿破旧的浴罩给花花草草作花房……这些都是高鹰寻访杭州的角角落落,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下来的,在600多张照片里筛选出这些精品。

  第二部分是“穷人设计”的实物再现。其中有高鹰向小摊贩用100块钱收购来的甘蔗切割机,也有她向自行车修理工朱勤正用一天50块钱租来的两辆改装的自行车和电动车,还有的设计,是高鹰在调查之后自己模仿制造的,比如她模仿着用塑料薄膜给一盆玫瑰花做了一个花房,把电风扇的不锈钢盖子切开一半做油锅的过滤器。

  第三部分属于高鹰的创作部分。高鹰作了一个流浪者之家的设计草图,以人力三轮货车为基础,装载的部分被设计成为三个可以分合的空间,“前期调查让我发现杭州有不少拾荒者,他们居无定所,很多以捡垃圾为生,他们知道哪儿有废旧物品,就会跑到哪儿。但是有的地方太远,他们坐不起车,又要搬运垃圾,说不定有时候一天还不能来回,我这个设计就能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难题,三个大小不一可以活动的立方体,可以用来装运废品,可以用来休息睡觉,是个便宜又实用的流动生活空间。”

  一件件“牛作”原来是这样简陋粗鄙,原料是破破烂烂的废弃物,设计主角是名不见经传的草根阶层,设计成品基本上不花钱。然而恰恰就是这些草根设计,“展现了设计的原生态,和草根阶层的真实生活需求,呈现出一种质朴动人的美。”当这些日常生活设计一件一件汇总在一起,达到一定数量,“草根的生活智慧、节俭精神,还有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便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现。高鹰的成功就在这里。”陈晓蕙教授的评价让高鹰有点意外。

  街头巷尾的艺术寻宝

  打算做这个毕业设计,就来自于一个意外。

  最开始,高鹰给毕业作品指导老师邱志杰交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妇女骑着电动车,电动车的横梁上固定了一张小板凳,孩子就坐在板凳上,妇女一边骑车,一边用双腿和怀抱保护着孩子。这张照片是在滨江区的联庄拍的,这里是城郊的农民、小摊贩、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高鹰和许多同学都租住在附近一带的农民房。每天上学放学,高鹰都能看到大人骑着经过改装的车接送小孩的图景。

  “去做社会调查,搜集大量这样的民间设计,这会很有意思。”邱老师最初这样要求高鹰的时候,高鹰还有点懵里懵懂,“刚开始我的想法也就是自己做一些怪异的设计。”

  整个3月份,高鹰坐着公交车,搜寻着杭州的角角落落。“我发现一个规律,看上去越是贫穷简陋的地方,我要找的东西越多,那些高楼大厦里现成精美的器物,凝聚生活智慧的设计很少。”于是,坐在公交车上的高鹰,看到哪里破烂,就在哪里下车。

  发现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山中路几栋老房子的墙面上,高鹰看到一处雨水排放管道的底部,安放了一个废旧的洗手池。“多聪明的设计!雨水可以蓄在洗手池里再次利用,用完了把塞子一拔就排放到下水道了。”(见图一)

  在海潮路口,高鹰看到一辆独一无二的自行车,46岁的车主万方靠回收废品为生,月收入800元,他把自行车的后座用木条和麻袋改造成两个容积很大的车筐,一辆“废品回收车”就诞生了。(见图二)

  在望江路201号一家路边早餐店,一把特殊的“婴儿就餐椅”让高鹰停下脚步。普通的木椅,加上一个旧的婴儿学步车,改造之后就成了我们平时在高级餐厅才能看到的专供婴儿就餐的高脚椅。一岁半的小男孩历历坐在上面,外婆正在喂他吃饭,椅子是外公给他做的,身后是望江路上的车水马龙。(见图三)

  “艺术就是发现。”在搜集了600多张形形色色民间设计照片之后,高鹰终于明白邱老师这句话的含义。调查中各种各样的“花盆”都让高鹰大开眼界。在山脚下的平房里,在用空心砖搭起来的屋子里,在好几户人家共用的小院落里,花盆成为另一种样子——它可以是废车篓、废洗手池、破垃圾桶、废电饭煲、丢弃的牛奶杯……(见图四)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奇形怪状的花盆里生长出来一抹新绿,几朵鲜花,让高鹰觉得美丽异常。

  让教授赞叹的设计回归

  当高鹰把拍摄来的设计图片扎扎实实地交到导师邱志杰手里,邱志杰得意地笑了,“这才是真正的设计。”

  在《穷人设计博物馆》的开展说明里,邱志杰这样写道,“设计的本意是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老祖宗的木结构房子柱脚怕被雨淋湿腐烂,所以就有了先弯曲而下然后高高挑起的飞檐,这是为了使雨水成抛物线,尽量甩远。

  不幸今日之设计常被曲解为美化,沦为趣味,再扩张为时尚。如此曲解设计者,也只能是将品位看得更重要的有钱人。

  于是设计的真意便只能由穷人们来承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巧。穷人的生活到处都是不便,是故穷人的生活中也到处闪现着生活智慧。他们必须调用最有限的生活资源来解决难题,实现欲望。他们也追求浪漫,但永远以廉价和方便为前提。他们的困窘逼出了种种奇思妙想——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穷街陋巷中这些廉价和破败的权宜之计,或许让有品位的设计师觉得有碍观瞻,却把我们带回我们还不富裕的不远的过去。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设计的巧思,更是人性的光辉,这将是永远温暖我们的力量。”

  现在,高鹰的《穷人设计博物馆》正被陈晓蕙做成PPT文件,在课堂上给学生做示范。“眼下不少学生的设计作品,是从设计到设计,不是闭门造车的模仿,就是无病呻吟,追求标新立异。高鹰的作品恰恰说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设计不是空想,要有丰厚的生活基础,要寻找需要设计的地方,需要广泛的社会调查。那种与生活脱节,人为造成人与设计之间距离的作品,都是失败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穷人设计”的风景独好 ■本报记者 沈宇翔/文 叶寒青/摄 2007-5-10 浙江日报000132007-05-1000031;浙江日报000132007-05-1000020;浙江日报000132007-05-1000015;浙江日报000132007-05-1000016;浙江日报000132007-05-100003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