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海下历史实物
让“丝绸之路”走向远海
· 远海考古:中国海上“丝路”完整浮现
· 发掘宋代沉船
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远海
· 20年水下考古史上最严谨的一次文物挖掘
· 近万件出水文物讲述古代商船的贸易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海下历史实物
让“丝绸之路”走向远海

  “华光礁Ⅰ号沉船是我们第一次在中国远海发现的海上丝路的‘珍珠’,有了它,海上丝路中国段才算完整。”

  张威说,自汉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航道屡有变化,但海南岛始终扼航道之要冲。在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在南海航道上新开通了东、西两条航线,而海南岛正是新航线的必经之路。

  海南岛因海上丝路而受益。当时的中国丝绸运往国外,国外的香料、宝石等货物从海上运往中国。唐宋时期,商船从广州启运,途经海南岛,经南海到波斯湾、红海,经航东南亚、南亚、西亚,远达东非、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国家。

  对此,关强表示:“海南有着2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要冲。海南人民对大海有着深刻认识,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天时、地利、人和,水下考古,海南是个好地方。”

  西沙海域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沙群岛及其海域都曾打捞出许多唐宋瓷器,有青釉、龙泉青釉等。这些考古发现都是海南在这一时期在海上丝路地位和作用的历史见证。

  西汉以来,沿海上丝绸之路乘船来华贸易的古波斯人在海南修整、补给物品和淡水,或遇台风避难滞留,以及其他原因,在海南留下了伊斯兰文化的足迹。清代以来,海南文化在同国外文化思潮的撞击和融合过程中,逐步吸收以南洋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形成了富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中国热带海岛文化的独特形态。

  海上“丝绸之路”,使海南在更广阔的世界性海上贸易网络中以一种特殊形式占有一席之地。从汉代开始,海南就和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民间贸易。据史料记载,唐代海南万安州(今万宁市)的首领就曾与波斯商人有过贸易来往。

  唐宋以来,随着中国古代科技和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古代开拓了多条海上贸易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举世瞩目的一条文化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更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区段。伴随着大量的航海活动,中国古代有相当多的船舶及其物品沉没海洋,形成了无以计数的水下文化遗产,这些沉没在海洋的遗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线状分布的一处处遗珍,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民族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张威说,以前,由于技术和资金方面限制,我国对水下文物考古限于近海,我国水下文物考古进入第20个年头,此次发掘对我们全面认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实物。

  对华光礁Ⅰ号沉船的这次发掘再一次证明了唐宋时期已有中国居民在西沙附近生产、生活。这次发掘的文物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航海技术水平,充分展示了唐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中国人进行地理发现活动也走在当时世界各国前列。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工作的不断拓展,水下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工作将显得更加重要,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内容也将成为临近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展的课题。此次西沙考古,是继援助肯尼亚水下考古项目之后,中国率先做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的保护工作的又一示范项目。

  (本报综合《海南日报》、中央电视台等相关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海下历史实物
让“丝绸之路”走向远海
2007-5-10 浙江日报000102007-05-10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