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5月8日讯(记者 陈扬渲 通讯员 陈胜伟) 我省首批农民大学生之一的石海燕有一个梦想——用变卖废旧物品的钱购买一批节能灯,赠送给深山里的乡亲们,为他们送去光明,同时也帮助山里的孩子从小树立节能和环保意识。石海燕的这项“废品换光明”绿色环保行动,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
石海燕的家乡在云和县黄源乡黄家畲村,当地村民家里用的都是白炽灯,费电不说,对视力也有影响。2005年,我省实施“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由政府出钱送欠发达乡镇的农村青年上大学,石海燕就是首批政府出钱培养的农民大学生之一。她来到浙江林学院读书后,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在山区推广使用节能灯。不过,因为节能灯的价格比白炽灯高,她的倡议遭到了乡亲们的冷落。
怎样才能让乡亲们接受并使用节能灯呢?石海燕想到了一个办法,给乡中心小学的每个学生赠送一只节能灯,让他们带回家试用,使节能灯走进农民家庭,在村民当中形成好的口碑。
如何筹集买节能灯的经费?石海燕发现,学生寝室每天都会产生饮料瓶、旧报纸等废旧物品。在同学们的支持下,石海燕在自己住的学生宿舍楼拣起了废品,没想到第一次就卖了80多元钱。兴奋之余,石海燕起草了倡议书,向全校同学宣传她的“废品换光明”计划,让大家把废旧物品收集起来。目前,石海燕班上已经有10多位同学加入到这一行动中。她的想法还得到学校团委的支持,长假一结束,学校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便会参与进来,帮助她在全校范围内收集废品。
石海燕满怀憧憬地说:“我们准备努力一个月的时间,放暑假时把节能灯送到我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