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富裕起来的浙江老百姓,最近看到了一个让他们特别高兴的数字:2006年我省群众安全满意率达94.8%,已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从2004年开展“平安浙江”建设以来,我省正在驶入“发展保平安,和谐促富强”的新轨道。
上班外出有路面治安电子监控,看家护院有社区治安电子监控;不管是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巷弄,都有平安巡防队员警惕的眼睛……生活在杭州下城区的群众,心里特别踏实,因为这里不仅是全省首个实现治安电子监控系统路面和社区全覆盖的城区,还有一支总人数达12400多人的新型平安巡防队伍,共同织起一张惠及辖区百姓的“安全网”。
在乐清市象阳镇东岙村,村民们聊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总喜欢举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前几年村民石文蕊在家门口掏出钥匙准备开门时,被“飞车贼”抢走了手中的皮包。如今走在村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村民家中无人,门却开着。村民们说,开展“平安千村工程”后,外有村道口的岗亭和电子监控,内有专业护村队、义务护村队、老年巡逻队等,“从早到晚都有人守着,太平着呢!”
社会治安有个“翘翘板”现象:城市的案子压下去了,农村的案子一般会增多,反过来也是这样。通过城乡一体的平安创建活动,我省成功地打破了这个“惯例”:全省刑事发案上升幅度已连续两年实现回落,去年刑事发案绝对数还实现近年来首次下降。
安居要“安”,乐业也离不开“安”。由于措施有力,我省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这3项指标,在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实现“零增长”的基础上,去年又分别下降19.5%、6%和9.8%。
嘉善县西塘镇大舜村老会计张海荣有了一个新“头衔”——专职“公共安全员”。上任不到半年,他就查出并清除了80多处安全隐患。现在,全省许多村都有了像老张这样生产、消防、交通、食品及环保安全、消费维权等“六员”合一的“公共安全员”。他们就像维护群众生活生产安全的“神经末梢”和“安全尖兵”,在基层织成了一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把各种敏感的安全隐患部位监管起来,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