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五一特刊
3  
PDF 版
· 理想才是真正的快乐之源
· 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
· 发展中国家年轻人更乐观
· 给青年人的10个忠告
· 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理想才是真正的快乐之源
——对“发展中国家青年更快乐”调查的再调查

本报记者 臧铯
  墨西哥一家报纸4月25日刊登了一则调查报道,调查发现发展中国家的青年,明显比发达国家的同龄人更乐观。当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70%以上的年轻人坦言自己日子过得不开心时,84%的中国年轻人却对未来充满希望。

  对先进生活方式的向往,一向不就是青年人的努力方向么?为什么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却反而更快乐呢?记者就这个调查结果走访了一些代表性的青年人群。

  记者采访后发现,发展中国家社会欣欣向荣的上升走势,给年轻人的心态定下了积极向上的主基调,他们更易富有理想与激情。同时,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也让年轻人产生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并由此感觉到生活的充实,化解了高度发达社会中容易产生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困惑。一个更易滋生理想、实现理想的地方,才是青年真正的快乐之源——

  变化让生命充满新鲜感

  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在发展中国家,会比在发达国家感觉更快乐,那些曾经追寻理想远涉重洋,而现在又纷纷带着新的理想渡海而归的“海归们”最有发言权了。

  “太成熟的社会,再往上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了。而中国却不同,因为还在发展中,上面的空间还很大。一个天花板很低的空间和一个天花板很高的空间,你是住在哪一个空间里,感觉更有腾挪的余地呢?”在电话里说这话的是来自美国加州的一位建筑师王庆,他自费念完硕士后在旧金山一家建筑设计所工作了两年后,就找到一个回国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北京。

  在王庆看来,这里的城市面貌一天一个样,2008年又正好迎来奥运会,在一个从旧到新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建筑与规划理念都有机会得到施展,这让人非常兴奋。“我出国念书的这几年,大学的同学在工作生活上的积累速度,感觉上是我的几倍。如果我不回国,能看到未来十年后自己是什么样,但我无法预见我的同学会发展到什么高度。人活着不能没有期盼和梦想,什么都看到头了也就没有意思了,所以我回国了。”

  王庆说,现在,很多留学生都感慨说应该每年回一次国,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进程,那些近十年都没有回过中国的留学生,在圈内聊天时观念明显落伍了。

  硅谷经济研究权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李安娜教授在对2000名硅谷移民的调查中发现:占硅谷外来技术移民46%的华人中,43%愿意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回国工作,77%的硅谷华人称自己已有一个以上的朋友或同事回国。她判断,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心理潮流。

  我们遇到的部分人说,发达国家生活条件优越,你在国内打拼还不是为了这样生活;也有人说,发达国家环境优美,国内人太多,要达到他们那样还不知要多少年。但是,所有人都说,中国有一点全世界哪里都无法比,那就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感。投身在这种变化之中会让人充满理想,充满奋斗感。生活因此更充实,人因此更有活力。“这里好是好,太安逸了。老年了再来差不多。”在澳大利亚学电脑专业的张威说。

  梦想在努力中变成现实

  给一个手上抓满糖果的孩子一块巧克力,这个孩子可能无动于衷,给一个两手空空的孩子一粒糖,却能换来孩子由衷的笑容。边际递减效应使得发达国家的年轻人,很难感受到丰富的物质发展带来的快乐,而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却不同。

  李庆祥今年30岁,今年刚刚从一家IT企业辞职,组织了一个小团队,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活。“5年前,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买上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一辆家用车,那就赶上发达国家了。这个梦想用了不到3年就实现了。快得有时想想自己都回不过神来。在农村时,汽车离我的生活是多么遥远啊。”

  李庆祥说,快乐是与过去比较得到的。他自己是农村来的孩子,父母都是农民,种了一辈子田。“他们在农村还算不错的,培养了一个大学生,翻修过老房子,也算完成使命了。相比之下,我的机会要多太多了。我的孩子出生在城市,他今后的生活领域一定会大大超越于我,这也让我感觉很有奔头。”李庆祥的这份快乐,相信很多发达国家的年轻人都很难体会。

  许多中国的青年都对自己生在这个时代感到庆幸和兴奋,因为中国的这个大发展时代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改变生活、命运和实现各种梦想的可能。这很好地激发了每一个人富有理想、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情绪。和父辈比,他们感到幸福,和后辈比,他们感到责任,正因为对未来更易抱有期望,生活得也更加积极乐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来显得更美好。

  社会需求让我们显得很重要

  “乡间小路泥泞不堪,路上人和鸡、猪并行,阴暗潮湿的校舍,黑乎乎的午餐。我不敢相信在那么美丽的丽江,还有这样贫困的一面。”这是杭州驴友丁丁的一段“博客”。

  丁丁告诉记者,自己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软件企业工作,2006年曾经去过云南丽江旅行。后来,身边的一位朋友告诉他,在丽江还有一些很贫困的地区,那里的农村孩子甚至上不起学。“如果不是朋友翻出照片,我还无法相信,这与我作为观光客见到的景象反差太大了。”丁丁很想为那里的孩子做些什么,可是又对西南地区的情况一无所知,不知如何开始。

  丁丁没想到,身边类似的朋友很多。很快,经人介绍,他加入了一个名为“丽江驴友爱心联盟”的QQ群,大家一起为贫困的孩子做些事情。“我与玉龙县的一个孩子结了对,刚给他寄过去一千元钱。今年,我们还会组团去一次滇东,送一些书和用品过去。”

  丁丁坦言,自从加入了这个爱心QQ群后感觉更快乐了。他与人聊天的主要内容,从过去的晒工资、看电影、买汽车,变成了西南地区的教育问题。他说,生活中的牢骚少了,挫败感低了,感觉生活更有意义,当发现身边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有许多问题需要自己施予援手时,就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自怨自艾了,一味得到并不总是快乐的,奉献有时候是很幸福的。

  和发达国家比,中国有许多地方相对贫穷落后些,但是,相应的,我们每一个人肩上的担子也重一点,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份量感”也相应重一些。你不需要远赴重洋到非洲去当“志愿者”,就在身边,就在每时每刻,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帮助许多人,就可以为社会做许多事。快乐就从这种充实感、社会和人生价值感中而生。

  一帆风顺不是好事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接受采访的年轻人都是那么乐观、开朗。走访中,也有人向我们表示,这个调查结果不见得正确,比如,自己就生活得并不开心。

  “工作也很卖力。但除了工作却不知道人生还可以做些什么。除了工作中的同事,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不愿意想理想一类的问题,觉得很空,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工作了几年,钱也积攒了不少,却觉得离满意的生活越来越远,更没有安全感了。买了房,发现周围的人已经在买别墅了,买了车,车在朋友圈内又很快落伍了。”

  记者发现,恰恰是一些生活一帆风顺、家庭环境比较好的年轻人,快乐感还不如那些经过事事靠自己奋斗得来的年轻人快乐。后者也显得更有自信心,对未来更有把握。

  从逻辑上讲,似乎现在发达国家青年中存在的一些现状,也正反映在我们的部分青年思想中。从调查来看,发达国家年轻人的不快乐,比如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实现自我和追求金钱上,较少关注他人却又为人情冷漠感到苦恼等等,这些症状,在国内的一些年轻人身上也已经开始出现了。那么,等到将来中国也步入发达国家的那一刻,我们的年轻人是不是也会变得不快乐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预先开始疏导了呢?

  采访结束时,记者想起了一个心理学家讲过的故事:有两个孩子,一个悲观,一个乐观,孩子的父亲希望调和一下两个孩子的性格,他给了那个悲观的孩子很多玩具,却让那个乐观的孩子去打扫马厩。一段时间后,父亲去看孩子的反应,那个悲观的孩子正愁眉苦脸守着一堆玩具,既担心玩具会被弄坏,又担心玩具伤到自己。而那个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锹马粪,想着会不会从里面找出一匹小马来。

  这个故事并不完全符合我们文章的主题,但是它至少告诉我们,拥有希望与梦想是最快乐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五一特刊 00004 理想才是真正的快乐之源 本报记者 臧铯 2007-5-4 48256F32002924A6482572CC0030A04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