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书市最初的洽谈交易功能日渐弱化,而相关的衍生效应逐渐凸显出来。书市所带动的一场集体阅读热,或许已成为最可贵的社会效益。每年的全国书市不论在哪个城市举办,必定人潮汹涌、读者云集。今年的重庆,同样如此。
书市营造浓浓阅读氛围
这些天,山城重庆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全国书市营造的氛围,引来了大量市民。
从市中心前往南岸区的国际会展中心,重庆长江大桥两边都悬挂着鲜艳的书市宣传海报。前方的高楼依山而建,立体地展现在面前,楼外是大幅的标语和宣传画。
国际会展中心花团锦簇,到处人潮涌动。书市展厅只设在一楼、四楼和七楼,但每个楼层的过道里都是人。他们席地而坐,沉浸在墨香四溢的新书里。
家住渝中区的赵春平捧着一本叶永烈的《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说,难得有这样的好机会,可以在家门口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好书。他来书市上泡了大半天,第二天又赶来了。
在零售区一角,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在开展看书送书活动,虽然一旁贴着的海报提示纪念品已经派发完了,可现场二十多条长凳仍坐满了人,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没有小朋友。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专心地翻看着连环画,仿佛时光回到了儿时。
重庆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现场销售的图书在新华书店大多有售,没想到卖场移到书市上人气会这么旺。
书市让公众关注出版和新书
“我们平时的业务都在开展,真正到书市上来订货的不多。”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少出版社表示,现在资讯越来越发达,流通越来越迅速,书业已经在做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如果再像以前那样到书市来见面洽谈,那新书也变成老书了。
正因为书市最初的订货功能已经大大削弱,书商们开始把全国书市作为一个宣传自身形象、与同行交流沟通、与业务单位联络感情的一个平台。
走进四楼的展厅,各省、市、自治区都在自己的展区下了不少功夫。上海、广东展区的设计富有气势和时代感,浙江展区的牌坊楼阁展现文化底蕴。贵州、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展区大打少数民族牌,设计极具特色,引来众多读者拍照留念。
“现在参加全国书市,与业务单位见面、沟通感情对我们来说是第一要务。”浙江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任毛江良说,“另外,就是在书市上发布自己的新书。”
曾经有不少出版单位和发行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质疑书市到底还有没有必要举办。但在本届书市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的一番话让他们都信服了。“现在书市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把出版界推向全社会,把新书、好书介绍给读者,营造读书氛围,进而推动全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