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专版
3  4  
PDF 版
· 喜看家园新变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4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喜看家园新变化
——聚焦乐清新农村建设(下)
□ 徐月萍 陈福彬 陈绍鲁
  乐清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根据省、温州市关于建设新农村工作的部署,提出“五个一”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呈现出新机制、新村庄、新产业、新农民、新风尚的喜人局面。《走进乐清新农村》将采撷一个个生动画面,与读者一起感受乐清新农村建设的强劲脉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乐清的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带来了农村环境的巨大改变。一个个环境优美的村庄呼之欲出;一批批懂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村庄变美了,理念更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喜看家园新变化

  ——聚焦乐清新农村建设(下)

  □ 徐月萍 陈福彬 陈绍鲁

  改变的不仅仅是

  村容村貌

  拱桥连着小岛,小岛连着九曲桥,九曲桥连着水上公园,乐清柳市镇蟾东村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蟾东村村中心有河道萦绕,水域面积约50亩,村内外河中有小岛六处,素以“六洲八景”著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村庄建设,规划先行。蟾东村为发挥村庄优势,打造江南水乡,确定以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通过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对河道进行清淤、驳坎。去年8月份开始,该村投入100多万元对九曲桥、拱桥及河道进行整治。目前,拱桥和九曲桥已竣工,沿河道路已拓宽,绿化带每隔5米植有香樟。

  乐清前林村,距离104国道线仅300米,在村里转上一圈,会发现整个村庄布局整齐:通村道路从国道线的一个口子延伸出来,跨过村口的“大林桥”,贯穿全村。按照规划建成的新楼房,均为5层高度、统一淡雅色调,整齐地排列在“三纵三横”的水泥主干道上。

  300多户村民家,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绿化带,绿化带里摆放着各式鲜花盆景。每个居民点旁设一个垃圾桶,一路走过来,前林的街道上看不见果皮纸屑。村内街道拐角处,均设水冲式生态公厕,与城市社区无异。

  过去的前林村,房屋破旧,泥路曲折,有些路段还有不少露天茅厕挡道。前林有450多年建村历史,村民世代以传统农业为生。焕然一新的变化,源于旧村改造工程。经过科学规划,前林村拆迁旧屋188间,新建33幢310间新楼房,现已有290户村民乔迁新居,占村民总数的九成。前林村先后获得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温州市“十佳环境整治工作先进村”、乐清市文明百村等荣誉称号。

  村容的改变,让前林村村民酝酿出更加大胆的发展计划。前林村北面占地600多亩的现代化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正是前林村村民一起组团外出参观学来的成果。园区分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区、保健蔬菜鲜花生产区、高档盆花观赏苗木区、养殖区、蔬菜花卉加工区、休闲娱乐观光区,已成为乐清同类园区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齐全的一个。

  乐清市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学平说:“一个村庄的示范,带来了周边村庄的联动效应,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最重要的是村民观念变了,眼界开阔了,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了。”

  乐清农民带着产业

  闯天下

  “都说温州人在工业发展上敢为天下先,想不到在农业种植方面也能做成这么大的产业,他们给海南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原海南农业厅副厅长这样评价走出去的乐清农民。

  说起农业走出去这个话题,乐清仙溪镇镇长陈传标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在海南发展农业种植产业的,是仙溪镇大岭头村的农民,全村500多人,目前只有20多位老人留守。以优质西瓜为主,该村在海南种植面积达6万亩,仙溪有土地6000亩,他们在海南等于再造了十个仙溪镇。仙溪镇有劳动力1.5万人,带着产业走出去的就达3500人,他们的足迹遍布海南、广东、云南、四川等地。”

  仙溪镇大岭头村,属于乐清市欠发达乡镇中的一个老区贫困村,人多地少。如何让农民迅速致富?当地政府采取技术培训、启动资金扶持、帮助村民寻找发展项目,通过开发式“造血”扶助脱贫,让农民逐步从贫困走向富裕。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仙溪镇还成立了五个西瓜合作社,统一进行商标注册,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技术的办法,西瓜合作社迅速壮大起立。合作社还请来中科院院士吴明珠为西瓜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如今,在外进行西瓜生产经营的仙溪镇农民还把西瓜卖到了中南海,大岭头村人均年收入达二万元。”陈传标说。

  乐清在外农业生产基地面积47万亩,年产值18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乐清农业。陈定友,乐清市乐友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从2002年开始,便在黑龙江建立1万亩粮食基地,专门从事水稻和黄豆生产;温州虹丰粮油有限公司朱文奇,实施粮食生产“走出去”战略,先后在黑龙江、江西、湖南、湖北、吉林等省建立优质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25.4万亩,带动基地农户5.28万户……他们不仅带动走出去的乐清农民致富,还让当地农民收入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没生产技术、缺启动资金、无发展项目曾经是当地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环节。乐清将以往传统分款入户、补贴到人的救助式“输血”扶贫,转变为扶持农户通过开发一定项目,利用当地种植业、家畜养殖、海涂养殖等特有资源,实现自我发展的开发式“造血”扶贫。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条件选择发展项目,缺技术可以免费到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农业专业合作社学习,缺资金则可以通过“授信”、农户联保、财产抵押等多种方式,获得乐清农村合作银行的低息贷款。

  到目前,乐清市还有9.5万多农户从事种植业、家畜养殖、海涂养殖生产。今年该市又安排300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和4200万元扶贫资金,帮助乐清市13个欠发达地区农户脱贫致富。

  新农村建设中的

  新农民

  淡灰色的休闲服,短短的头发,黝黑的脸庞,他就是乐清市绿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干方本,今年五月,他将走出国门,带着自己的特产参加2007中国农业(泰国)展览会。

  干方本初中未毕业就开始做生意,后来,农民情结还是让他回到了农村。干方本在乐清市大荆县田岙村,成立了一个土鸡养殖场,年产2万羽。“随着养殖场经营的发展,我发现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多时候力不从心”,干方本说。2001年至2004年,干方本到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进修,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知识。

  在进修期间,干方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经营领域,生意蒸蒸日上。2004年,干方本组织农民成立了绿源畜禽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时社员只有6名,如今该合作社拥有105名会员,带动500多农户,人均增收2800元,年产值达到2650万元。合作社被列为浙江省无公害生产基地、温州市菜篮子工程家禽养殖基地。

  “我是农民,新农村建设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我想在农业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向世界。”2006年,干方本成立了乐清市绿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土地面积200余亩,四面环山。现拥有家禽育种孵化场、生态农场、兽药、饲料服务部,年生产25万羽土鸡。今年五月,他将首次带着自己的拳头产品,参加2007年5月在曼谷市举行的2007年中国农业(泰国)展览会。

  干方本可以说是乐清新农民中的典型代表,但如果我们认识了四都乡陈坦村的支部书记张岩川,肯定又会是别样的一份感动。

  张岩川原来是一位机关领导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后,谢绝了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农村,担任陈坦村的党支部书记,该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老张”。老张到任后,把爱人也接到农村同住,带领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村庄建设和发展,在陈坦村率先推行宅基地“三统一”、房屋拆迁赔偿处理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行之有效的新办法。

  他为村里办了许多实事,却从来不拿村里的一分工资和误工补贴,每次乡政府发给工资补助,都被全数用来慰问村里的孤寡贫困老人。在老张的影响下,村双委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陈坦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老张说:“退下来回老家做点事,我感到很充实。”

  在乐清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知识、懂技术、能创业、讲奉献的新农民在不断涌现,这批能人志士也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就业、致富。

  感受乐清农村

  新风尚

  前不久,七里港镇曹田后村成了一个盆景村,男女老少赶往该村的第三届花卉盆景展现场,争睹“精品盆景”。胡志新90岁的老母亲边看边笑,她告诉笔者:“村民们家里都有盆景,但这种好看的盆景还是少见的。”

  漫步展区,“梅花”、“榆树”和“欣欣向荣”等一盆盆独特的盆景,令人赏心悦目。一个个盆景的背后又蕴藏着一个个不寻常的故事。市盆景协会理事、该村村民胡春芳告诉笔者,这些盆景中有获亚太地区奖的,也有参加国家、省、温州市盆景评比获金、银奖的。同时,一些盆景凝聚了盆景爱好者几十年的心血,一些盆景专家出10多万元主人都舍不得卖。

  “随着乐清新农村建设往纵深推进,农民的素质正在慢慢提高,文化娱乐、文体活动渐渐成为村民闲暇时间的娱乐内容。越来越多的乐清农民开始喜欢越剧、书画、盆景。”乐清市文化局杨有才说。

  在乐清农村,一种文化的传承正在村与村之间涌动。目前,乐清建有村庄文化博物馆40多家,收藏本地具有民俗特色的工艺品、戏曲道具、家居农具等等。在“中国工艺美术之乡”象阳镇的四个专业村,分别建有“细文刻纸”、“黄杨木雕”、“石雕”、“精细园木”四个专业博物馆。村民们说:“村里有了这样的博物馆,工匠师傅对自身的技艺要求更高,老百姓对手工艺术更喜爱了,大家在对艺术品的欣赏中提高了修养。”

  淡溪镇潭头村号称太极村,村民们热衷太极拳健身,也带动了周边村庄对太极拳的热爱。近日,潭头村二十多位村民受邀到香港参加太极拳表演。在乐清,许多村庄都有自己的文娱活动队。七里港镇马道村的“慎江号子”名声在外,七里港镇马道头村的“农民运动会”开成了国际运动会。仙溪镇古木场村的“越剧艺术团”名声在外。

  文化的种子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这些生活方式转变的背后是新农村新风尚的形成。

  乐清虹桥溪西村原是一个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村庄。1997年,溪西村出让265亩非耕地,建成了溪西一期工业区,后来又陆续建成2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占地300亩的溪西工业园区二期工程,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园。企业的入驻带动了村庄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溪西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村经济的壮大,溪西村的村民更多地是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今年春节,他们已经开始谋划如何依托当地工业园区的发展带动村里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商量,大家决定用村里的6亩地造厂房出租,用租金成立教育基金,用于村里孩子的教育投资。

  “这种新方式的尝试,一方面说明农民的文化素质在提高,另外也是走出去的农民将新的观念带回家,他们受到城市的熏陶,自身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对周围的亲人、邻居产生辐射,使整个村农民群体的观念发生很大的转变。”熟知家乡情况的连建林如是说。

  以精神文化带动新风尚,乐清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村为单位,充分借助民间力量打造出多元化的基层“文化家园”,农民不仅享受到物质的丰盈,更能感受到文化建设带来的精神愉悦。生活质量改善和精神文化的提升,让农民真正体会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6 喜看家园新变化 □ 徐月萍 陈福彬 陈绍鲁 2007-4-29 浙江日报000062007-04-2900015;浙江日报000062007-04-2900006;浙江日报000062007-04-2900013;浙江日报000062007-04-2900014;浙江日报000062007-04-2900020;浙江日报000062007-04-29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