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又好又块在浙江
3  4  
PDF 版
· 方圆园艺让生活充满绿意
· 义乌上溪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国家环境优美乡镇——
义乌上溪镇
又好又快发展 力创优美乡镇
  国家环境优美乡镇——

  义乌

  上溪镇

  又好又快发展 力创优美乡镇

  上溪镇金名片

  ★国家环境优美乡镇

  ★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浙江省文明镇

  ★浙江省生态镇

  ★浙江省卫生镇

  ★浙江省教育强镇

  ★金华市文明镇

  ★金华市卫生镇

  ★金华市生态镇

  ★金华市市容环卫工作先进乡镇

  ★金华市公民道德教育先进集体

  上溪镇地处义乌西大门,属金华市中心镇,镇辖面积102.8平方公里,7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驻人口6.6万。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083家。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4.9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8.5亿元,年度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财政收入50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130元。

  优美环境 统筹发展

  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随着上溪镇经济的飞跃发展及上溪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溪镇开始日益关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镇领导班子认为,生态建设的目的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达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和谐发展的目标。

  为了改善生态建设的基础条件,真正把全国环境优美创建工作抓到实处,近年来,上溪镇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计投入资金3.7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设公厕6座,计投资130余万元;道路硬化计投资2.3亿元;污水管网投资6500余万元,厌氧池建设计投资228万元;新增绿化面积70270平方米,计投资595万元;亮化计投资560余万元;用于村自来水改建计投资438万元;镇自来水厂一期工程投资5000多万元;投资150余万元建垃圾房69处;投资260余万元建设规范化垃圾中转站2处。投资50余万元新购买大垃圾桶2800余只;投资5万余元更换了镇区范围内的果壳箱;投资350余万元对云溪路、航慈路、市场路、永安路、03省道有关区段、中街、吴萧路等的路面及管网进行了重建,彻底解决了镇区道路破损严重的问题。

  四级联动 四个打造

  力创国家一流环境优美乡镇

  上溪镇领导班子认为,要使环境优美,最主要的是如何做好垃圾处理。上溪镇采用“四级联动”即:市-镇-村-户一体化处理的方式,就是由各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并将垃圾收集后放在指定垃圾桶内,再由各村保洁员将本村范围内的农户、道路、公共场所的垃圾收集到村垃圾收集点,再由镇统一将垃圾房、收集点内垃圾清运到吴店、黄山、溪华、下宅四个垃圾中转站;最后由市环卫处统一将垃圾清运至华川垃圾焚烧场进行焚烧处理,少部分清运至塔山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在污水处理方面,上溪镇在山区半山区农村采用改水改厕、三格式渗透式处理、粪便经沉淀发酵,用于农作物施肥和花木根系吸收;在镇区农村、居民小区及工业园区,一方面列入义乌污水处理四厂,另一方面对未能列入的采用管网收集、厌氧池处理的方式。目前上溪镇新建的建成区内都已埋设了污水处理管网,覆盖面达4平方公里左右,全镇已有46个行政村埋设了部分或全部的污水处理管网。到目前为止,镇区内建有9座厌氧池,每座日处理量为100余吨,使污水基本做到经处理达标排放。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污水处理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着重抓好“四个”打造:

  

  打造生态工业,一是严把企业的“准入关”。上溪镇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也不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引进那些高利润、高污染的企业。二是严把企业污水的“排放关”。到目前为止,上溪镇有重点污染企业二家。2004年以来,义乌市环保局已对这二家企业建立了电子远程监控系统,对其排污情况进行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监视,真正实现全天候厌氧池处理后排放。对其他污染较小企业,污水排放实行厌氧池处理后排放。三是严把污染企业的“关停关”。通过几年的努力,上溪镇已关停了3家污染企业。

  

  首先,培育了一批生态性农业龙头企业。到目前为止,上溪镇已培育了9家省级无公害基地。其次,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几年的努力,上溪镇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5%。再则,充分利用农家肥,提高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利用率,利用率达到90%以上。第四,狠抓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和推广农业生态模式。如:马铃薯—稻—马铃薯。生姜—蔬菜—马铃薯,马铃薯—稻,果园—鸡等。

  

  第一,继承和发扬上溪传统文化,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工作。2003年对省级文保单位吴晗故居、2004年对国家级文保单位黄山八面厅都进行了修缮和维护。第二,大力鼓励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闹花灯、舞龙灯等传统文化丰富多采,苦竹塘村的春晗舞龙队在全市的舞龙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第三,加强现代生态文化的建设和培育。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群众性活动,成立了农民篮球队、老年腰鼓队、老年门球队等,举行了农民篮球赛、老年人象棋赛、登山比赛、拔河比赛等。第四,保护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为了保护好自然资源,上溪镇不惜代价,财政支出100余万元,终止了岩口水库的水面养殖承包合同,还关停了上游的2家污染企业,采取逐步关闭的办法,关闭周边的畜禽养殖场和开矿点,加大周边垃圾处理的力度,使岩口水库的水变清了,目前已达到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还加大了对山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吃上溪农家餐,游义西岩口湖,观黄山八面厅,登萧皇岩古峰,吸草大坪氧吧”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游。

  

  所谓生态农村,上溪镇的理解是应包含环境的优美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两者缺一不可。在环境优美方面,上溪镇主要是抓住实施农村“小五化”的契机,发动全镇上下干部、群众对各村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优化、卫生洁化等五项工程。上溪镇在加大领导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抓好软环境建设、城乡垃圾处理工作,落实了具体的“四项机制”,即:运行机制、工作责任制、监管机制、奖惩机制。

  生态农村的创建离不开人与人的和谐,离不开社会的稳定。上溪镇为了维护全镇的社会稳定,以打造“平安上溪”为总的目标,建立了74个专业平安示范村、10个平安示范单位、1支30人的巡防大队、10支专业示范服务队,“打盗抢、控发案、造平安”专项整治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上溪镇的信访工作认真贯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信访工作名列全市前茅。不断深化基层创安活动,健全基层群防群治网络,使各村的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5%以上,成功率达到98%以上。

  通过以上“四个打造”,使上溪镇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环境也变得更加优美了,并走在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一流行列;同时,老百姓也真正得到了实惠,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进一步和谐。□ 朱 俊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又好又块在浙江 00020 义乌上溪镇 2007-4-28 浙江日报000202007-04-2800023;浙江日报000202007-04-2800019;浙江日报000202007-04-2800029;浙江日报000202007-04-2800017;浙江日报000202007-04-2800021;浙江日报000202007-04-2800020;浙江日报000202007-04-2800024;浙江日报000202007-04-28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