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还没有正式公布,已经有很多现在浙大就读的学生,知道了“平安基金”设立的消息。
“表面上看来,是学生捐款,老师受益。而实际上,首先是老师的爱和付出,自然而然地激发一种感情的回馈。”学生们至今还记得上个月为林挺萃捐款时的那一幕。林挺萃是信电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2006级的一名硕士生,他的母亲病重需要大笔医疗费。3月19日这天,信息学院的研究生会组织在校园开展募捐。
一个网名叫“stwin”的同学,在浙大校园BBS飘渺水云间Guangdong讨论区里,发帖记下了这一场景——
“一位穿着极其朴素的女教师(职工)在我们台前徘徊……忍不住又转了回来看了看展板……似乎若有所思,终于掏出了口袋里几张挤得皱皱的纸币(约摸二十块钱吧)。我们习惯性地微笑着对她说了声‘谢谢您的爱心’,却发现她并没有离去的意思。……她悄悄地说,你们能不能多等一会?……大约又过了十几分钟,她拿着一叠厚厚的百元大钞递了过来,将钱一把塞到一位工作人员手里便匆匆离去,一句话也没有说……”
信息学院的党委书记徐国良把这个帖子小心地收藏了起来。他觉得,这样的教职员工,跟科研学术上取得成就的人一样,让浙大骄傲。
段永平不仅记得那个时候帮助过他的老师们,甚至是求学期间校医院的医师。他和几个发起者提议,将曾在校医院工作过的一个名叫卢少慧的普通医师的名字,也列入了平安基金的受助范围。
基金规定,像癌症化疗、肾衰血透析、器官移植、中风瘫痪等情况,都可申请补助,个人一次性申请上限为5万元人民币,多次申请累计不超过20万元。还明确了资助每年两次开设《老年保健》讲座和《老年健身运动》辅导所需的费用。而且凡退休教职工,患病住院一周以上,“给予慰问金500至1000元”。
眼下,信电系一共有264位教职员工,退休职工128名,几乎占了一半,同样的情况在浙大很多院系也很普遍。
校工会副主席马晓微说,每年全校教工因患病申请额外的医疗补助,总额差不多有四五百万元,而学校能够发放的款项,最多只有30万元。校方也一直在考虑设置相应的互助基金,解决教工的困难。“平安基金”的诞生,是一个惊喜,同时也无疑起到了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可贵的在于,全部是学生的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