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小村飞出欢乐的歌
· 心愿扎进花灯中
· 彩龙当空舞
· 村里摆起手工擂台
· 画中飘出“海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龙游县社阳乡大公村百家制“百灯”
心愿扎进花灯中
通讯员 蓝正伟 汪浩雷 记者 严元俭
  剪好纸花,展开,糊上浆糊,给桌上一件粉红色衣服配饰——在龙游县社阳乡大公村, 78岁的叶子性老人正在小心翼翼地制作花灯《黛玉葬花》。

  古时候的大公村许多人会做篾,一些能工巧匠采来山上竹,巧手扎花灯,村民多有效仿。19世纪中叶,村人朱焕然倡导清明花灯展,得到众人响应。从此,每逢“清明灯会”和八月初一庙会,大公村每户必出一灯,晚上巡游。林林总总的花灯争奇斗艳,煞是壮观。由于历史原因,“大公灯”曾一度失传。1988年,在村民的要求和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大公灯”再度恢复。“种文化”百村赛活动的春风吹到大公村,村民们制作花灯的心劲像大公溪一样涨起了春潮。这段时间,村民们农忙劳作,闲时制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村民们把心愿扎进花灯中,美丽的花灯寄托着制作者的心愿。如哪家来年子女要考大学,这家就扎《鲤鱼跳龙门》;来年是牛年,有人就扎一头大黄牛,以此祈盼和谐安宁的美好生活。木匠邱公貉最爱扎的是青色的动物花灯。他说:“我最喜欢青色,它代表生态,它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加“种文化”百村赛后,大公村在村里的一座大殿里布置了近百件花灯。80岁的张知有老人乐呵呵地向我们展示他制作的花灯《水碓》,手柄一摇,水碓宛如真的一般,开始舂起米来。“制花灯既能学灯艺,又能了解一些村史和民间文化知识。”刚从职校毕业的村民朱乐群谈起花灯很兴奋,今年19岁的他表示要虚心学习,将来做一名百家灯艺传人。

  “百家灯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村党支部书记朱小良高兴地说,“‘种文化’活动开展后,村民学灯艺的劲头更大了。”

  上图为张知有老人展示他制作的花灯《水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心愿扎进花灯中 通讯员 蓝正伟 汪浩雷 记者 严元俭 2007-4-26 48256F32002924A6482572C600317A8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