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专版
3  4  
PDF 版
· 优化发展环境
从狠抓作风建设开始
· 东阳名片
· 未来东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优化发展环境
从狠抓作风建设开始

  东阳

  优化发展环境

  从狠抓作风建设开始

  今年年初,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帝尔神、水中花为中国驰名商标,至此,东阳企业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7.8%,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加36%,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加38.3%,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加28%,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17.2%。3月底,东阳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命名为2006年度全省“平安县市”。

  这些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东阳市一直紧抓不放的全市机关干部作风建设。2006年初,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东阳市以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为切入口,出台“九个服务”、“十个严禁”等措施,以推进全市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东阳党群干部关系更加融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全市呈现出更好更快发展的趋势。

  

  确立一个理念:

  作风是优化发展环境的核心

  近几年,东阳经济社会发展虽然一直较快,但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广大群众认为本地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尽人意。东阳市委、市政府经过广泛深入调查,认为经济发展环境不优,很大程度上与机关干部作风有着重要关联。少数干部公仆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甚至还存在“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甚至还导致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

  为此,2006年初,东阳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把改善服务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一项贯穿今后几年的重要工作来抓,明确优化发展环境,必须从狠抓作风建设开始。该市出台了《关于改善机关服务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机关干部做到“九个服务”,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新形象,为把东阳建设成为“工业强市、商贸新市、影视名市、建筑大市、文教优市”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东阳市把营造高效、务实、清廉政务环境置于首位,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对于不该由政府插手的事务,坚决不为;而对于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务,不折不扣地管实管好。为此,东阳进一步清理了部门的职能,对于职权交叉的,确定由一个部门协调办理;对需要多部门共同办理的,确定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办理。如果部门之间有意见分歧,牵头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牵头部门协调不了的,要把不同意见如实向市政府汇报,最终由市政府协调或裁定。这样一来,就杜绝了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同时,不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在对所有行政审批、审核和核准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把审批改革的重心从简单的放权让权向体制机制转变。凡部门内涉及多个内设机构的审批事项,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统一送达决定,从而大大提高了机关的办事效率。

  该市还规定企业部门、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请示,有关部门或上级机关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超时视为同意;各机关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企业和群众申办事项,要逐一明确申办条件、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和工作流程等,进行承诺并对外公布,在承诺时间内不能按时办理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机关部门对法律政策没有规定不可办理的事项,应积极主动办理;对法律政策界限不清的事项,申办条件已基本具备的事项,应想方设法办理。同时,全面推行延时办结制,在工作时间内申请办理的项目,在下班后30分钟内可以办结的,要给予受理办结。

  推出“十大禁令”:

  对败坏风气者决不手软

  为打造规范、清廉的政府形象,东阳市委、市政府在对全体机关干部提出了高效服务、创新服务、法制服务、规范服务、协调服务、公开服务、公道服务、文明服务、廉洁服务等九个服务要求的基础上,还出台了“十大禁令”。其中包括:严禁接受当事人宴请和礼品、礼卡、礼金等;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严禁向企业及其他管理和服务对象强买强卖,强制企业接受指定服务,强拉广告、赞助和无偿占用财物;严禁参加由企业出资的旅游活动;严禁用公款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严禁与管理和服务对象争吵等等。同时,要求各部门在办公场所设立醒目的公务指示标识,标明科室布局、职责分工、监督电话;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讲究礼仪礼节,使用文明用语,做到待人接物礼貌热情,耐心解答群众咨询;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时,要准确解释说明,充分告知当事人权利,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为使“十大禁令”落到实处,该市改善机关服务环境投诉中心去年共组织各类明查暗访和跟踪监督24次,对群众投诉的问题,实行“挂号销号”制度,群众投诉就“挂号”,群众满意才“销号”。

  东阳市还把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好坏的评判权交给群众。从2006年初开始,该市扎扎实实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万人百企评机关”活动,让全市67位机关单位负责人和44位涉工科室负责人在当地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公开亮相,一一公开承诺办事程序和办事时限,接受群众监督,并在年底组织评议,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公开评议结果。对于极少数违反“十大禁令”败坏风气者,东阳市委、市政府毫不留情,决不搞“下不为例”。去年全市有28名机关干部因工作作风问题而受到处理。其中,辞退4人、通报批评6人、调离工作岗位4人、扣发奖金10人。

  抓好一个“中心”:

  让机关服务高效而规范

  “怎么也没想到,原来承诺五天办理的事项,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办成了。”不久前,在东阳市宽敞明亮的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大厅,来自上海的李小姐高兴地告诉笔者,服务中心高效规范的服务让她感到惊讶,今后投资更有信心了。

  在优化环境的工作过程中,东阳市委、市政府把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速作为改善机关服务环境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来抓。去年6月,利用行政服务中心新大楼搬迁之机,对全市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进行“扩容”、“提速”。该市在对行政事项逐一进行清理审核之后,专门下文要求凡实施行政许可、确认、垄断性服务事项以及与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公共利益相关的部门和单位,一律进中心设窗口,使该市进中心的部门由原来的26个一下子增加到40个,进中心办理的事项由141项增加到451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进中心率已经由23%提高到97.4%,居浙江省第一。

  为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心管委会对各窗口办理的所有事项,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发布,并公开承诺每项行政事项的申办条件、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和工作流程等。各部门各单位对窗口进行书面授权,窗口公章效力等同于单位公章,所有办理事项要求只要符合法定条件,能当场办的必须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也要严格按承诺最低时限及时办理。为落实监督,东阳市把该市投资环境投诉中心也放在该中心的一楼大厅,方便群众投诉监督。

  东阳市工商局王海洋科长对扩容提速后的变化深有体会,她说,原来办理营业执照需经过受理员受理、科长复审、分管局长审核和局长签字审批四个环节,按行政许可法要求是10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在的承诺是5个工作日,实际工作起来是受理兼审核,科长复审兼审批,经过“一审一核”后当场办结。而对于一些简单的申请,窗口受理员一个人就可办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围绕一个目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东阳市在作风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一个目标,就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由于经济较为发达,交通较为方便,乡镇机关干部“走读”现象较为严重,群众有事找不到干部,意见很大。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每位乡镇干部每周至少在镇乡机关住2夜,利用晚上时间开展政策法律学习,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突发事件等,这不仅有效畅通基层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渠道,也推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每周我们抽出一晚组织全体干部学习中央和省市的政策,还组织开展学习心得评比,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巍山镇宣传委员潘巧英说。该镇规定,轮到晚上“上班”的干部,八点半前必须在办公室办公。群众对此非常欢迎,晚上上门找镇干部沟通的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要排队。

  东阳市大多数乡镇的365便民服务所在以往双休日照常服务的基础上,现在晚上也安排干部值班。来自贵州的务工农民江桂兰告诉笔者,白天上班没时间,那天她晚上7点多赶到便民服务所,工作人员热情地给她做了检查,从而省了她不少麻烦。

  “现在我们镇机关每天晚上均有30多位干部坚守工作岗位,也有利于应对一些突发事情,做到‘叫得应、出得快’。”巍山镇党委负责人如是说。日前,该镇有一个村的群众因纠纷与所在地医院发生冲突,镇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带领机关干部快速赶到事发地,及时制止事态扩大。并经过彻夜耐心细致协调,村民们对处理结果很满意,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群体性事件发生。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东阳市还推出一系列措施:规定每位镇乡街道干部必须到所驻村(居)联系3户以上困难户或重点工作户;规定全市各镇乡周三不安排任何活动和会议,干部全部下到农村一线,走访基层群众,协调矛盾纠纷,解决实际困难;要求每位市级领导干部每月一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联系乡镇下访约访,主动下基层解难题;每月10日各镇乡、街道、市机关部门必须有一名党政正职坐镇接访,认真听取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等。

  东阳市在狠抓干部作风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今年年初,东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各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纷纷打起铺盖,进村入户,听民情,问需求,进行为期5天的“走进基层、走进困难、走进矛盾”蹲点调研活动。在虎鹿镇溪口村,市领导和村干部共商新村建设,与群众拉家常,解决实际困难,就协调落实了白溪江西岸护岸工程、溪口自然村溪滩改田工程等12件实事。在巍山镇东方红村,市领导挂出“民情意见箱”,深入农户家庭,走访企业车间,慰问困难群众,与基层一线面对面交流,解决好农民饮用水工程等多项群众反映强烈并需要多部门联动才能解决的难题。

  去年以来,该市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近4亿元,共有217个村启动村庄整治工程,新增道路硬化面积22.4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35万;投资近5000万元,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了7.7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5%以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60多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去年,东阳市财政向“三农”投入资金达2.7亿元,比上年增长35%。

  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服务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优化了发展环境,有力地提升了东阳的“软实力”,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市社会发展稳定和谐,涌现出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典型。该市的花园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十佳小康村。

  

  □ 陈其宪 陈一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优化发展环境
从狠抓作风建设开始
2007-4-26 浙江日报000162007-04-2600015;浙江日报000162007-04-2600012;浙江日报000162007-04-2600018;浙江日报000162007-04-26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