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任总统鲍里斯·叶利钦23日下午因心脏衰竭而在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中央临床医院逝世,终年76岁。
俄罗斯总统新闻局当天发布相关通报大约4个小时后,现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发表电视讲话:“他(叶利钦)是第一位俄罗斯总统。以这一头衔,他将永远载入我们国家的历史……”
对于前任,普京保持低调,没有过多褒贬之辞。
葬礼已安排
普京在23日晚的电视讲话中不带任何个人色彩,没有提及6年多前与叶利钦之间的权力交接。此前,他打电话慰问了叶利钦的妻子奈娜。
普京原定25日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因与葬礼同一天而推迟至26日。
总统新闻局一名女性发言人24日说,“他(叶利钦)的遗体今天下午将供人吊唁……吊唁向公众开放”。
吊唁场所是克里姆林宫附近的救世主大教堂。
葬礼举行场所也将是救世主大教堂。叶利钦随后将落葬新处女公墓,与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二十世纪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十九世纪末作家安东·契诃夫等名人同处一地。
媒体记者注意到,或许是出于叶利钦生前自己作出的选择,他下葬之处并非苏联时期多数领导人落葬的克里姆林宫。
三次艰险
依照先前媒体报道,叶利钦幼年至少经历过3次艰险。
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在南乌拉尔山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出生后不久,一名牧师在醉酒状态下为他施洗,把他浸入水中,却忘记让他脱身,以至于他几乎溺水而亡。
另一次,叶利钦拆解一枚手榴弹,因触发爆炸而失去两个手指;再一次,他几乎死于斑疹伤寒。
按照叶利钦的叙述,他爱说话、也爱打架,喜欢体育、也喜欢恶作剧。就读小学期间,不服“权威”的性格使然,他在学校一次会议上公开批评一名教师,一度被逐出校门。
叶利钦与一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交往密切,与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先后会面15次。但是,克林顿23日在声明中除了哀悼叶利钦以外,还承认自己与叶利钦“不总是能够达成一致”。
克林顿的一些助手说,他们没有把握,不知道克林顿会面对“哪一个叶利钦”:是和善的那一个,还是愤怒的那一个。
叶利钦1998年2月接受意大利《晚邮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明显针对美国发出批评:“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不现实,甚至可能很危险。”
他认定:“历史证明:建立世界霸权的企图任何时候都不会长久,建立多极世界的趋势如今已经形成……只有在多极世界上,互利和平等合作关系的潜力才能得到发展。”
交棒后来人
从1991年7月10日就任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起算,叶利钦持续当政将近8年半,其中最后几年健康状况恶化尤为明显。
1999年底,相距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还有6个月,叶利钦主动提前卸任,任命普京为代总统。普京分别在2000年3月26日和2004年3月14日两次赢得总统选举,连任至今。
2004年3月,普京接受一家法国杂志的记者专访时说,“对我而言,当年叶利钦为何挑选我做他的接班人,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普京与叶利钦之间保持着良好个人关系。2006年2月初,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为叶利钦举办了一场75岁生日晚会。
休假来中国
叶利钦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1992年、1996年、1997年和1999年先后4次访问中国。
卸任之后,2001年5月28日,应中国方面的邀请,叶利钦偕妻子奈娜乘俄罗斯方面提供的专机来华休假。
当天,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在中南海会见叶利钦夫妇。叶利钦说,在北京再次见到老朋友江主席,感到十分亲切。
叶利钦说,他之所以把卸任总统以后的第一次出国休假安排在中国,是因为他一贯高度重视他和江主席亲手开拓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叶利钦随后前往大连疗养。返回国内后,他说,感觉自己仿佛换了一个人。
2002年的3月1日,叶利钦偕奈娜第一次踏入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的大门,与中方人员共处两个半小时。离开前,他与参与接待的人员一一合影,表示要为俄中友好继续作出努力。徐勇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