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刚 通讯员 任侃民 傅国灿) 把加工订单送上门,却遭对方婉言谢绝。这些天,绍兴柯桥轻纺城经营户周志刚怎么也想不通:今年3月以来,他两次让绍兴滨海工业区东龙针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做棉布印染加工,都要“好话说尽”才能做成。
送上门来的生意为什么不要?绍兴“东龙”公司总经理杨江军向记者讲述了他“幸福的无奈”。原来,今年春节后的第一周,“东龙”接到的印染订单就有600万米,已相当于近两个月的加工量。为了保证质量,他们从元宵节开始就停止接受新的订单。
有钱不赚,放在两年前,这在印染业发达的滨海工业区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低价竞争,‘抢饭吃’,只要有订单就不择手段拉过来。”杨江军说。2004年,低价竞争终于让滨海工业区的印染企业“自食恶果”:这一年,因为产能严重过剩、技术落后、原料价格上涨,整个印染产业陷入困境。
困境催生了一场“革命”。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在绍兴市政府的引导下,滨海印染业开始了一场寻求自救的“染整革命”。在一部分企业主动退出后,留下的企业纷纷开发出自己的特色产品,在市场开拓上也“各行其道”,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错位竞争格局。订单随之源源不断来了,滨海印染企业这次并没有重新展开一场抢单“大战”,反而纷纷开始“挑”起订单来。浙江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去年在新加坡成功上市,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公司今年给业务员定了个新规矩:高附加值的订单才能接。今年以来,“江龙”印染生产满负荷运作,一天加工100多万米,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30%。
“挑食”挑出甜头,据滨海工业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该区实现印染产值11.33亿元,同比增长29%,产品附加值增长达20%以上,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