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清县委书记徐国平
时间:4月12日
蹲点村:武康镇三桥村
今天是在武康镇三桥村蹲点调研的第四天。几天来,“笋贱伤农”的问题如同沉重铁石压在我心头。
记得头天下午,我们蹲点组来到村委和村里同志见面。在家常闲谈之后,我问笋农白贤法:“你家种了不少早园笋吧,今年效益怎样?”老白憨厚的脸上立刻布满了愁云。“今年笋出得早出得多,可去年笋价每斤最高8元,最低两三元,今年每斤价格最高时也只有4.5元,最低才几毛钱。同样6亩多早园笋,去年赚了2万多,今年成本差点没收回。”
为了印证这个问题,几天来,我先后考察了早园笋基地和销售集散地,走访了许多早园笋种植户。尽管县政府采取了诸如通过政府贴息等办法,引导企业和经销商以保护价敞开收购早园笋等措施,但“笋贱伤农”的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
今年暖冬导致早园笋价格大幅度下跌只是一个表象,背后的问题主要是:技术服务不到位,许多笋农高投入低产出;销售半径狭窄,销售渠道不畅;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保护价收购能力有限、价格不高,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一家一户笋农所能解决的,要真正帮助笋农稳定持续致富,发展好我县这一特色主导产业,还需要政府牵头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加强对笋农在低产林改造方面的技术指导,尤其要指导笋农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把握时机和上市量,强化产前、产中、产后的种植技术服务,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品牌建设;二是要鼓励发展早园笋专业合作社,加快营销队伍建设,拓展市场;三是筹建早园笋销售有形市场,并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四是要鼓励早园笋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按“企业+农户”的方式发展订单农业,提高保护价价格。
夜已深,虽然思路渐渐清晰,但一堆堆贱卖的鲜笋一遍遍在我眼前闪现,要彻底解决笋农卖笋难问题,避免“笋贱伤农”,还有许多事情等待我们去做。在这静谧的乡村之夜,我毫无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