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企业发展简史:
41年前,建德化工厂依靠4万元起家,艰苦创业,逐步成长为全国磷化工行业的知名企业;
15年前,以建德化工厂和建德农药厂为主体构建起浙江新安化工集团公司,这是浙江化工界最早成立的集团公司;
13年前,新安化工再站潮头,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
而刚刚过去的2006年,对于新安化工来说,更是一路高歌,风光无限。走进新安化工,如果你问起2006年的公司业绩,相信每一位员工都会一脸自豪,如数家珍般地告诉你:有机硅反倾销案胜诉,10万吨有机硅项目开工建设;入围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50强,获最具成长性奖;再度进入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综合效益百强和中国农业制造行业综合效益第一;新安牌草甘膦获得中国名牌,技术中心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功举行了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对于新安化工近年来的不俗表现,业内人士认为,盖源于其在业内堪称典范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
新安化工
的循环经济之路
□ 郏海燕
去年的9月,相关的证券网上一则题为《新安股份:循环经济典范 业绩持续增长》的调研报告,吸引了众多股民关注的目光。
提起新安化工的循环经济,那还得追溯到30多年前。
那时,凡是经过建德白沙大桥的人都会看到,坐落在新安江畔的建德化工厂上空有一盏“天灯”,不分昼夜地燃烧着。这是工厂在用磷矿石生产黄磷时释放出来的尾气,这种废气的化学名称叫做一氧化碳。如果能够回收,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化工原料。而这样白白地放空,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与周边青山秀水的环境也十分不和谐。
1973年夏,一个面容清瘦的青年迈着迟疑的步伐走进了建德化工厂,他就是现任新安化工董事长的王伟。那一年,他刚从浙江化工学院毕业,分配到建德化工厂工作。在迈向办公室报到的那一刻,他心中充满了疑惑:厂里将安排我做什么工作?我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在这里派上用场吗?出乎他意料的是,厂里马上分配他做一个新项目,就是利用黄磷尾气生产甲酸——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工产品。那时,还没有循环经济这一说,只是称之为“变废为宝”。
于是,原先的种种疑问顿时烟消云散。他暗下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完成这项光荣的工作,让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不辜负厂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于是,他一头扎了进去,学习、设计、培训。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反复复。一年半后,建德化工厂利用黄磷尾气生产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甲酸。甲酸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农药、皮革、染料、医药和橡胶等工业领域。甲酸的成功投产,为工厂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企业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初战告捷,并没有让王伟感到多大的满足。那一段时间里,建德化工厂的工人经过甲酸车间,常常会看到王伟,穿着一身洗得泛白的蓝色的工作服,坐在车间门口的甲酸桶上若有所思。他在思考:在生产过程中,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在生产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再将释放的酸气变废为宝?于是,在他与同事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经过几年努力,甲酸车间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实际产能等方面均走在了业内的前列。这一切,不仅为工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工厂“变废为宝”的路越走越宽。
在此后的日子里,建德化工厂广开思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黄磷生产污水的闭路循环;实现了用沉淀磷泥生产磷酸,再回收磷酸生产农用的磷酸二氢钾等十几个磷化工产品;将废弃的磷渣用于生产水泥。至今,该项技术仍在黄磷产地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以三废综合利用为特点的生产模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循环经济的雏形。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王伟也在迅速地成长。从甲酸车间的工艺员到工厂的技术科长,到主管技术的副厂长,到工厂厂长。在他的领导下,建德化工厂年年上台阶:
1985年,成为化工无泄漏工厂;
1986年,获杭州市质量管理奖;
1987年,省级先进企业,清洁文明工厂,磷酸获国家金质奖;
1988年,成为国家二级企业,国家一级节能企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建德化工厂与建德农药厂经过股份制改造,成为了今天的新安化工。王伟担任新安化工的董事长。
改制后的新安化工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发扬了“变废为宝”的传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与国内外强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走上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的道路,使企业与环境协调同步发展。“八五”期间,公司获得了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的荣誉。
此后,王伟又提出了新安化工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美化、绿化、净化”,具体内容包括: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开发利用废弃物,开展清洁生产工艺,重点开发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由传统的“末端”治理变为“源头”利用,即追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也就是现在的热点话题——循环经济。说起来,这一思路得以实现,还要得益于发生在大洋彼岸的一个偶然事件。
1994年,由于美国孟山都公司草甘膦生产装置问题,影响了当年该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交货。当他们得知中国有企业生产该产品时,便来到中国以比市场价高出20%的价格进行采购,由于其采购量远远超出了当时国内的生产能力,这就刺激了中国草甘膦产业的发展。新安化工抓住了机遇,迅速将草甘膦的产量从1000吨/年发展到了4000吨/年,并使之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企业规模由此迅速扩张。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新安化工的科技人员在草甘膦生产技术攻关中,对生产过程原有的物料平衡提出了疑问。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王伟总感觉这不是个小问题,不平衡的物料究竟是什么?去哪里了?会不会对人和环境有危害?能不能加以回收利用?这要用科学手段来论证。为此,他要求科研人员花大力气,加强攻关找出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找到了,它就是氯甲烷。于是,如何将污染源消除与调整产品结构相结合,如何将污染源治理与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相结合实现标本兼治,如何使污染源治理与优化工艺、提高产品收得率、降低消耗相结合,就成了王伟和他的同事们殚精竭虑的问题。回收氯甲烷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
氯甲烷是做有机硅单体的基础原料。但从“废气”中回收的氯甲烷能否达到使用标准,必须经过实验才能证实。时任公司研究所所长的任不凡认为,应该建中试规模的装置来进行验证,但要投200万元,而且实验做完它就没用了。王伟果断做出了决策:建!结果证明,这200万元花得非常值,从草甘膦生产中回收的氯甲烷成功地用于有机硅的生产上,使新安化工进入了前途辉煌的有机硅新材料行业。
氯甲烷是有机硅生产的重要原料,在有机硅生产过程中,氯元素仅仅起到了“连结”作用,它不在最终的有机硅产品中出现,而是以盐酸作用为副产品排出,恰好盐酸又是草甘膦生产的重要原料,通过净化处理后回用到草甘膦生产中。最终,氯元素又以氯甲烷的形式排出,这样以氯元素循环方式架起了有机硅和草甘膦生产的桥梁,巧妙地解决了两个产品生产体系的“三废”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该技术的重大突破,使“草甘膦副产品氯甲烷用于甲基氯硅烷单体合成新工艺”这一专利技术从此破茧而出,既将草甘膦副产品氯甲烷回收净化后用于合成有机硅单体,又将有机硅单体生产中副产的盐酸精制后用于草甘膦生产(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这种氯资源的循环利用,基本消除了氯物质的直接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工艺的目标。
在距新安江镇200公里处的开化县,有一个开化合成材料厂,是生产有机硅的小厂。此前,它苦于生产有机硅所必需的原料氯甲烷成本高,年产量只有区区的300吨。当它和新安化工联合后,既解决了该厂的氯甲烷资源问题,又使新安化工快速进入了有机硅行业。短短几年,新安化工的有机硅产业已初具规模。2006年,公司的有机硅单体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形成了草甘膦——氯甲烷——有机硅这一独具特色的产业链。2003年3月,这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它的意义不仅是发明了一项新技术,更使新安化工实现了产业的更新换代。氯甲烷的排放在农药行业中是普遍现象。而能够百分之百回收利用的只有新安化工一家。这项技术的应用使新安化工草甘膦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质高价优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它使新安化工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2001年11月,新安化工“一控双达标”工作通过了杭州市环保组织的验收,接着又通过了ISO14000认证,初步实现了新安化工“美化、绿化、净化”的目标。
目前国内草甘膦装置有25万吨/年的规模,实际能正常运转的约15万吨/年,而新安化工的产量接近全国40%的份额,在行业中独领风骚。
对于新安化工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除了通过氯元素在草甘膦和有机硅两大类产品之间的循环利用实现两大主导产品的互动发展以外,尝到了循环经济甜头的新安化工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来发展循环经济。
之一:通过综合利用形成完善的有机硅产业链
由于有机硅单体合成反应非常复杂,生产过程中除主产物外还有很多其他副产物,其中高沸物是一种很难利用和处理的物质,通常的做法是深埋或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新安化工进入该行业后就非常注重这一问题,并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了“有机硅副产高沸物综合利用技术”,将高沸物在特殊的条件下转变成有用的单体,并建成了产业化装置,为公司副产高沸物找到了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解决了公司有机硅发展的瓶颈问题;还利用有机硅单体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发展硅烷偶联剂系列产品及纳米材料白炭黑。目前,新安化工已经形成了从上游金属硅基地、硅粉加工、有机硅单体和系列下游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一条完整的有机硅产业链,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之二:通过副产物在公司外部的循环利用来腾出环境容量发展主导产品
新安化工的优势是独具新安化工特色的草甘膦——有机硅产品链。近年来,公司将一些副产物的处理和利用交给其他厂家,并提供技术支持,使三废成为一种资源在公司外部形成循环利用,腾出环境容量集中精力发展主导产品,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规模上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的化工产品亚磷酸二甲酯(生产草甘膦的一种主要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一种称为高沸的副产物,公司开发了利用该副产物来生产亚磷酸产品的技术,将其提供给本地的一家化工厂,并出售高沸副产物,使该厂成为国内知名的亚磷酸生产厂家。公司在有机硅生产过程中产生一种称为渣浆的废物,公司将其提供给另一家化工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其中的铜,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之三: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化工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原料若不能转化为产品,不仅是资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会转化为其他物质污染环境。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从源头上减少三废的产生。公司历年来在技术进步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生产工艺的优化和装备水平的提高,以减少三废产生量。
在草甘膦的生产上,多年来提高了产品收得率15个百分点,处产业先进水平;在有机硅生产上,介入该领域短短的几年时间,投入了数千万元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进行攻关,二甲基二氯硅烷的选择性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率先实现了草甘膦生产的装置大型化、控制自动化,并在有机硅生产装置上采用国外的专利技术,使装备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大幅度地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无序排放,减少了原料及产品的泄漏及挥发。通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对于新安化工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许多业内人士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被誉为行业的典范。一位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撰文,专门介绍了新安化工的循环经济模式,他认为:新安股份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农药及化工生产的传统观念,把从前对环境构成极大威胁、需要花很大成本进行治理的所谓“废物”变成了能够直接转化为企业利润的“宝物”,体现了一个新时代企业应该具备的真正的“效益观”。一个传统意义上高污染的农药和化工企业,至今能够屹立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千岛湖和风景秀丽的新安江畔,并日益发展壮大,本身就是循环经济创造的巨大奇迹!
然而,新安化工对此并不满足。2007年4月,他们与拥有世界一流的有机硅生产技术水平的迈图高新材料集团签订合资合作协议,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在循环经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实,为创建和谐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正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