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想做杭州人
· 被感谢所感动的事
· 城市
飞鸟
· 擦皮鞋的小狗师傅
· 代·写·家·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想做杭州人
■邹莉/口述,汪逸芳/记录
  一、从做五颜六色的“家政”开始

  汪老师,你说要写我,我,一个河南信阳来的打工妹,有什么可以写啊。在杭州做家政十年了,最初在公司里做,一个月700块钱,做多做少一个样,只要有活,有时老板让我们一天做十一二个钟头,也不给加班费。开始不懂,每天只要有生活做就可以了。700元,抵得上老家两个月的工资了。

  做家政,我们是公司的第一批员工,经过正式培训的。我们知道一般的城里人有什么要求。公司给一只桶和抹布,但很多人家是不用你带去的东西,也有一些人家怪怪的,一进门就要换鞋,换就换吧,有些东家一房一换,厕所、房间、客厅,感觉上不停地换鞋。有些人家养宠物,有狗还有猫,两个厕所,一个就变成了猫狗窝。那个臭啊,一星期就等我们去的这一次。到了换毛的季节,屋子里飞来飞去的毛毛,最后都停在角角落落,我用抹布去擦,主人不让,说是要把踢脚线擦坏的。有的主人自己的书桌不让碰,自己又不擦,那桌上的灰尘都积得可以写字了。我还到过一户人家,一周不洗碗,两个人几天的碗全浸在洗碗池里,光是筷子就有一大把。女主人有要求,筷子要一根一根洗。后来遇着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几年下来,我在公司里信誉蛮好的,有些人像你一样点名要我去做。

  二、从前我和哥哥只有一双套鞋

  我们家六兄妹,我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我印象里妈妈最苦,白天忙地里的,还要烧饭,晚上缝缝补补,我们六兄妹全是穿着母亲做的布底鞋长大的。小时候做梦都盼望能有一双不漏水的皮底鞋啊。我和哥哥上学两个人只有一双套鞋,过水坑的时候,一个先过一个后过,换了穿。雨下大了,布鞋很快就湿得像水里捞起来一样,要不他就背我。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一件新衣服穿到我这里早就成了破布条了。

  我初中毕业,跟人下了深圳,当了七年工人,做了七年候鸟,劳动一年回家一次。一门心思就是做好工,攒够钱。至于钱能攒多少,全不认真去想。有一点就是深圳的钱比河南好挣,有得挣就挣一年是一年。后来我攒的钱先是“支援”姐姐结婚,后是“支援”哥哥结婚。等到我结婚的时候口袋里还剩一万元钱。那可是1996年,我24岁。老公是去过新疆的退伍兵,会开车。我们成家以前他已经在杭州开了五年出租车。他们家里就兄弟俩,但为了省钱,两件喜事都放在正月里办,老大正月十二,我们正月十五,前后只差三天。三天前大媳妇进门,三天后是小媳妇进门。

  可是突然传来消息,刚进门不到三天的新娘子闹分家,把新房要了过去。我若嫁过去没了新房子,还要管二老。嫁还是不嫁?我心里也没底,不知听了谁的好。就在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父亲说话了:日子都定好了,怎么可以不过去?我们家你最小,现在没有负担了,打工积的钱你都带走。记住了,人好是最要紧的。父亲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父亲让我把私房钱都带走是最大的支持。结婚鞭炮放过后我才发现,我公婆为了两场婚事已经把自己掏空了。我进门才几天,就看见“债主”上门,婆家欠着乡里的各种费用,共计900元。11年前的900块很值钱啊!公公婆婆给不出就躲,结果只有我这个新娘子守在家里。那有什么法子?我拿私房钱还了欠债。嘻,我的“万元”户头里马上就少了1/10。

  我老公是个话很少的人,当过兵人也爽气。我嫁过去他待我好我是知道的。我们俩成家十几年了从来没吵过。我曾问过他,如果正月十五我真的不嫁过来怎么办?他笑笑说你肯定来,还要带着嫁妆来。你看,他这个人。

  真的,我曾经为姐姐哥哥做过“贡献”,我出嫁他们也要“贡献”。我二哥送我一台长虹28(英寸),1996年的河南农村啊,这么大的彩电不多见。我的嫁妆在当时很风光呢。老父亲的话没错,嫁人就嫁个“人好”,心地好,肯吃苦,就有可能改变命运。能干,也就是你们城里人说的“人才”吧。结婚的那天夜里,我老公说:你想要的,将来我们都会有的,肯定。结完婚,我跟着老公来了杭州。

  三、撇下女儿,让她上“寄宿学校”

  我有一个女儿10岁,一个儿子8岁,在老家,公婆管着。女儿聪明,爱学习,开始在离家四里地的小学上学,二年级时被学校推荐去县城寄宿学校,是考进去的,4800元一学期,差不多就是一万元一年,九年一贯制。

  这有点儿“贵族”味道了吧,我们那里的“寄宿”(学校)与这里的贵族(学校)是不一样的,但投资教育是最好的投资,汪老师你说是不是?

  给女孩上这么好的学校,村里哄开了。也许一个打工妹的孩子不该这么破费,尤其还是个女孩子。农村里认为儿子是续香火的,女儿是要出嫁的,培养再好,也是人家的人。如果我不出来打工,我也会这样想的。但我现在就不这样想了,杭州人的生活影响了我,男孩女孩是一样的,我去服务的那些女主人大多是读过大学的,好多还是女“高知”女教授。

  我要让我的女儿受好教育,有好修养,将来有好工作好生活。女儿一上寄宿学校,家里就买进了钢琴,够奢侈的吧,买一架钢琴一个月只用一次。不过能给女儿提供好的生活条件我很快活。我和老公说,只要他们能读上,再大的苦我们也愿意吃。去年暑假我女儿去考九莲新村边上的小学,她钢琴弹得不错,算是有特长的,他们收我女儿的。我替她都办好了手续,本来就可以留在杭州上学,可女儿不肯,她宁愿回去上她的寄宿学校。她说我们这里的房子太小,周围太吵。也是,租房子只有一间,隔壁人家电视开得很响,你也没办法;半夜里还在搓麻将你也没招。后来我也不坚持了。

  我们河南农村,现在都成空心村了,一千人的村子,过了年,青壮年全走光了,剩下的是老人孩子。今年春节回去,火车票不涨价,汽车票也不涨,98元钱11个钟头就到了家。今年算是在家里住的时间最长了,正月十七才回来。我送女儿去学校,女儿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怎么也不松开我的手:妈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走。真的,今年我感觉到女儿、儿子都长大了。这次一回家,儿子就来跟我们睡,我们快要走时,儿子再三再四地说:妈妈,我不想让你们走。我说,不走就没有新衣穿,也没有钱花。儿子却说:我不在乎,我穿破衣裳好了。

  我心里一热,眼泪就落下来了。我在杭州做家政工,至少一天两户人家,365天只要身体好也就不休息,还不是为了多挣点钱,可以更好地供养他们吗?看着差不多大的孩子在马路上走,我就想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我想,如果杭州这座城市接纳我们,我们也有廉租房住,让我们有市民待遇,那我们全家就团聚了。

  四、有一个原因:我爱杭州

  记得十年前我第一次来杭州时,住在杭大路对面原来的农民房子里,后来那里要造世贸中心招商银行了,我们只好搬走,到九莲新村边上,之后搬西溪湿地边上的农民房子里,再后来一期湿地保护工程要开工,我们又只好搬。这十年里头好像总是在搬家,有时候半年都住不到。现在住灵溪隧道附近,最近听说灵溪隧道太小了,旁边还要造一个,如果真这样我们就又要搬了。城市越变越大,我们越搬越远。但我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由小变大,由漂亮变得更漂亮。

  我喜欢杭州还有一个原因,杭州让我变得文明。记得我第一次到一户人家家里去做卫生,做完了离开时主人说:“谢谢你。”我很意外:“不用谢。你出钱我出力,很公平。”可是她说:“不是的,你付出的是劳动,劳动是应当受到尊重的。”

  我很感动。这件事让我觉得我和城里人一样是个有尊严的人。后来我发现说一声“谢谢”是很平常的事,我们也应该会说,但就像小孩子学讲话,这第一声硬是张不开嘴。现在习惯了,我也会说“谢谢”。和东家们处熟了,有时候向他们请教一些事,他们也会真心告诉我。他们还教我一些规则:比如要守时守约,有时谁都会遇到突然发生的事,赶不到事先约定的人家,就要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反正就得告诉对方,让对方不要等。

  城市文明,说说都是些小事情,我是杭州的外来户,但我也愿意像个杭州人那样要求自己。礼貌用语学着用,心里是很温暖的。只是我来杭州的时候才24岁,今年34岁了,依然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说真的现在回到老家已经不习惯了。我们已经适应杭州现在的生活和节奏,适应了现在在做的工作。就像我,我也变成了被人牵挂的人了。回家过年时我的东家们盼我早回来,他们发短信来问我,邹莉,你什么时候回来?好像杭州有我家似的。的确,杭州是我要回的地方。

  杭州是个好地方,就是盼啊盼,不知道哪天我们会真正变成杭州人?

  (版面剪纸:姚沈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想做杭州人 ■邹莉/口述,汪逸芳/记录 2007-4-20 48256F32002924A6482572AA00069A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