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网虫夫妇离婚不争房产争游戏账号
· 为救女儿,夫妇双双赴黄泉
父母爱打动天下人心
· 男孩捡垃圾养活“疯”妈妈
· 现实版“秋菊”讨回养老金
· “水鬼”见义勇为后的现实困境
· 民工捡钱包苦等两小时等来工作
· 英国老人
成为互联网主力军
· 给城市“血管”号脉的“听漏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水鬼”见义勇为后的现实困境
■本报记者 刘治浪 通讯员 金宗炳 尚小正
  在浙东南沿海的温岭市石塘镇小沙头村,人们都把救人英雄郭文标称为“水鬼”。“水鬼”坚持20多年从大海里相继救出135名遇难群众,被评为2005年度台州市十大感动人物和浙江省十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水鬼”郭文标陷入困惑,“有海难,我不怕,救出受困群众,解除海难,我感到自豪。但复杂的社会关系让我束手无策……”

  郭文标的家在石塘渔港边,这是浙江省最大的渔港之一,经常停泊着上千条渔船,除了本地渔船,还有许多来自福建、江苏、山东、广东以及台湾等地。为了更好地为船民服务,他开通了浙江省第一个私人海上救助电话,并购置了抢救船,群众一呼他就出发。自从郭文标成名后,向他打救助电话的人更多了。

  郭文标的家庭收入是靠出海捕小虾和帮人解螺旋桨。船在海上航行被渔网等物捆住螺旋桨,船员自己下水解很危险,经常出人命。郭文标穿着潜水衣下去,快则半小时,长达2小时,一次收费200元。过去收费天经地义,现在帮助熟识的人解螺旋桨收费,有人会说:“什么见义勇为,不是收了我200元。”于是出勤不收钱的事经常发生。

  “我想多做好事,但家里开支一分都不可少,船上两个伙计每人年工资2.5万元,一年下来柴油费用不少于5万元。”保持见义勇为者的良好形象和家庭创收是一对矛盾。郭文标对家里的开支感到担忧。

  最令人苦恼的是最近门前屋后到处议论的“郭文标中了大奖”,子虚乌有的事情被传得煞有其事,结果郭文标百口莫辩。去年下半年,郭文标为了让自己办的“海上110”跑得更快、更远,出资60多万元,造了一条长24米,航速达12节的急救船。今年初,当他高高兴兴地把新船接回渔港时,村里有人说:“有政府大奖铺底,你造条新船没有负担。”

  “政府没有出一分钱,造船的钱大多是我妻子借的。”郭文标一再表白,人们就是不信。乡邻们说:“去年下半年,温岭市一条渔运船参加海难抢险,救出几名遇难群众,获得政府5万元奖金,你救人这么多次,救出这么多人,名气又这么大,奖励一点也不过分。”这一推理几乎让小渔村人人信以为真。

  他的搭档,配合出海救人的叔侄找上门要求分钱,使得相敬如宾的两口子为这笔说不清的奖金吵架,怀疑丈夫存私房钱有外遇。郭文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向亲人解释,终于让妻子相信,让同他搭档的叔叔和侄子相信,但至今社会上还是有许多人不相信郭文标没有得大奖,这让郭文标有点垂头丧气。

  “我土生土长,大海就是我的家,在海上救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出了名之后这一切都变味了?”这位憨厚的渔民陷入了成名后的苦恼中,他希望周围的人都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他,帮助他走出成名后的苦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水鬼”见义勇为后的现实困境 ■本报记者 刘治浪 通讯员 金宗炳 尚小正 2007-4-19 48256F32002924A6482572BC0011DF7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