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老人捐掉四十万元背后的苦水
· 让吴汝国生气的几件事
· 僵局还是没打破
· 不愿意忍气吞声
· 吴大爷的“反抗”方式
· 我们究竟怎样孝顺老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愿意忍气吞声
  吴大爷的伤心事,乍一听,可能算不上什么,这些口角每个家庭都有。而且对于老人,大多数农村家庭认为能有吃有穿就可以了,吴大爷的子女也算不上不孝,老人们也往往觉得自己要依靠子女,不敢多提情感上的要求。但吴大爷却是个例外。他年轻时是个能人,独立意识很强。

  说起早年的事,尽管很苦,因为有过引以为豪的经历,吴大爷还是一脸自豪。吴大爷原来是仙居县皤滩乡万竹口村的农民,他家有5个孩子,日子要比别人难过,他甚至担心这些孩子自己究竟能不能养得活,但是孩子们都很听他的话,所以他还是感到很有盼头,他疼孩子在村里也是有名的。他家的孩子从来不挨打,也不用干重的农活,让村里其他孩子很羡慕。后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承包到户后,在别人都种粮食填饱肚子的时候,他就开始种西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再挑到县城去卖。1984年4月,县政府还以农村能人邀请他参加“两户一体”代表会。等手头也有些钱了,1987年,他带着全家从农村搬到了城关,承包了县剧院,开始在城里慢慢立足。1999年,自己又开始创办幼儿园,就是他这个农民在县城办起了规模最大的幼儿园,入托小孩最多的时候一天有400多个。当时两个女儿、小儿子和媳妇都在他的幼儿园里给他“打工”,他给子女发工资。

  说到这里,吴汝国叹起了气,说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在他和子女的生活越来越好、钱越来越多的时候,他和子女的关系越来越差了,矛盾也越来越多,从吵架开始一直到相互不说话。

  吴大爷告诉记者,他自己这几年下来都有40万元存款,光借给别人的利息每个月就有几千元。即使有了点钱,他自己的生活依旧节约简朴,而且觉得自己经济各方面都能独立,就不想给儿女添麻烦。所以,他既不跟儿女住一起,也不花子女的一分钱,而且一直以来,不管到谁家吃饭,他和老伴都按月给子女付伙食费。他们不用子女赡养,反而在经济上四处帮子女创业。吴大爷说,他在生活上对子女没有什么要求,但精神上想得到更多关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不愿意忍气吞声 2007-4-19 浙江日报000132007-04-19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