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浙江高等教育
3  4  
PDF 版
· 实现高等教育大省到高等教育强省的新跨越
· 2010年:
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提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勾勒“十一五”高等教育发展蓝图——
2010年:
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提升

  浙江勾勒“十一五”高等教育发展蓝图——

  2010年:

  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提升

  “到2010年,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毛入学率达到45%;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本、专科招生比达1∶1,研究生在学人数与本科生比例达1∶10。”

  这是《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我们勾勒出的浙江高等教育发展蓝图。《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努力使我省教育总体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十一五”高等教育

  发展重点:

  抓质量

  统筹协调全省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规模、层次、结构,推动高等学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推进各类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形成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结构优化、衔接通畅、发展协调的高等教育体系。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高教园区,促进与省外、国外名校联合办学,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

  七大举措保障

  浙江高等教育

  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规划高等院校区域设置。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调整的需要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设置和调整高校布局。全省规划设置83所普通高校,其中大学15所,学院22所,高职院校49所;另设立独立学院22所。高等学校原则上设在产业集群度高,人才、信息有集聚效应的大中城市,不鼓励在县(市)域内举办高等学校。培育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其他设区市形成“一本一专”或“一本多专”的高校格局。县级城市主要责任是举办中等及以下教育,对一些有足够财力支撑能力的教育强县(市),可整合广播电视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远程教育资源,举办1所为地方服务的社区学院(不列入全国高校序列,不纳入公办高职高专建制)。

  加强重点高等学校建设。引导各类高校树立“强特色、创一流”的思想,整合优势,争创优秀,以特制胜。推进浙江大学省部共建“985工程”,支持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挺进。支持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省属高校按照国家“211工程”目标建设,跻身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实施高职学校品牌建设计划,重点建设能引领全省乃至全国高职发展方向的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

  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优势学科、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提升办学水平。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发展新兴学科。积极推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相互渗透。全面推进学术团队建设,抢占学科“制高点”。“十一五”期间加大“重中之重”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人文社科基地建设力度。

  大力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综合、人才荟萃、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优势,切实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成一批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优势、集中力量、整合集成,重点在技术和应用性研究层面实现突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加强大学科技园区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电子通信、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控技术、电子商务、动漫、软件技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10大类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基地。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农业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高层次和高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

  实施高教园区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教园区集中办学的优势,整合资源,开展高校间教师互聘、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设施互用,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实施高教园区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建设共享型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实训条件。

  实施“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以教学评估为抓手,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200个本科特色专业、200个高职高专特色专业、200个本科教学专业实验室、500种本科教材、1000本专科教材、1000门本专科精品课程。

  六个方面提升

  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德育:

  制定并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建设20个省级精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每年开展“精彩一课”评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重点培养10名学科带头人和一批骨干教师,每年单列安排30个左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省级研究课题。

  每2年滚动评选文明办网示范单位和优秀主题教育网站。建立100个省级社会实践基地,使每一位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以上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各高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重点建设20个左右心理健康示范单位。

  繁荣校园和谐文化,培育100项左右校园文化品牌。

  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每个班都配备一名专兼职班主任,本科院校按照师生比1∶15至20比例配备大学生导师。每2年评选一次省级优秀辅导员,每3年开展一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奖”评选活动。

  

  ■教学:

  到2010年,重点建设好200个本科专业、200个高职专业,形成一批专业结构合理、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省级重点专业群。

  重点建设省级本科、专科专业各500门精品课程,力争有一批特色课程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范围。

  编写修订省级重点本科教材500本,专科教材1000本,其中有一批成为国家级优秀教材。

  重点建设200个本科教学专业实验室,其中部分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以杭州、宁波、温州5个高教园区为重点,建设园区数字图书馆分中心;非高教园区高校以市为单位建设分中心,到2010年基本建成全省高校数字图书馆。

  重点建设好100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其中40个争取成为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建立500个较强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50个建成省级示范性基地,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为实践性教学创造条件。

  组建20个职业教育集团,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建设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中高职教育配套协调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管理:

  建立教学质量巡视制度。聘请高等教育教学巡视员,采取随堂听课、检查教案、访谈学生、抽查档案、检查学风等方式,对各高等学校教学开展例行巡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毕业论文等进行随机抽查,指导督促规范教学。

  推行教考分离。成立教学专业委员会,搞好考试题库建设,抽题考试,保证基本教学质量;建立一定范围内统考统测,同层次同专业校际交换考试等,逐步推进质量考核评价制度标准化、公开化、社会化。

  坚持和完善每5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制定“十一五”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规划,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促进评估工作的专业化。

  重点组织实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多媒体设计、结构设计、机械设计、程序设计、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化、英语演讲、师范生教学技能等10大类学科性的科技竞赛,和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汽车维修、计算机工程、艺术设计、多媒体技术、服装制作技术、动漫设计、物流控制、旅游服务等10大类技能竞赛。

  “十一五”期间实施500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争取有一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科技创新:

  2010年,重点建设250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重中之重”学科,重点扶持40个左右的学科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标准。

  重点投入1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推行科研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每年资助50项研究生科研课题。建立与研究工作紧密挂钩的研究生资助制度。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30个,推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启动学位论文抽检和评优计划,每年按一定比例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评选100篇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其中优秀博士论文20篇,优秀硕士论文80篇)。

  

  ■人事制度改革

  继续实施“钱江高级人才引进计划”。“十一五”期间,计划特聘一流教授专家50名。

  重点培养500名中青年学科专业技术带头人和1500名优秀青年教师。以学科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培养一批高校创新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办学实力和水平。

  全面推行人员聘任制度,教师待遇向一线教学人员倾斜。设立“教学名师奖”、“教坛新秀奖”、“教学成果奖”,鼓励教授、名师上讲台、进课堂。严格执行教授必须为本、专科生上课,必须担任一门及以上课程负责人的规定。

  建立高校教师培训基地,加强对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到2010年,全省高职(高专)教师硕士以上学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35%以上;到2010年,高职(高专)专业课教师中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或具有第二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0%。

  

  ■教师教育

  省每年投入1000万元,建设10个省级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争取1~2个成为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

  实施新世纪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计划。加强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30个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30门精品课程、100门网络视频课程、50个示范性现代多媒体微格教室和教育心理实验室。增加教学实践性课程比例,在全省中小学校建立200个省级教师教育实习基地。

  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考核与资格认定、年审相结合的制度,促进教师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优化。加快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学校任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高等教育 00020 2010年:
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提升
2007-4-19 浙江日报000202007-04-1900016;浙江日报000202007-04-1900017;浙江日报000202007-04-19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