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浙江高等教育
3  4  
PDF 版
· 做学生欢迎之师
创社会满意之校
育时代有用之才
· 创新机制 服务经济
整合资源 自主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4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做学生欢迎之师
创社会满意之校
育时代有用之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做学生欢迎之师

  创社会满意之校

  育时代有用之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在国家级重点中专浙江银行学校基础上,于2000年6月升格建立的。学院位于杭州下沙大学城,占地面积518亩,现有教师近400人,在校生5500余人,设有金融系、保险系、会计系、国际商务系、信息技术系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金融管理与实务、保险实务、会计等23个专业,其中保险实务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学院拥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7门,建有38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实验实训基地2项,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1项,同时建有校外实训基地112个。

  学院2002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2003年被评定为全省第一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等级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金融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06年底,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在七年的高职办学实践中,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教育的有关精神,坚持改革,锐意创新,较快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高职特征和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推进了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确立“做学生欢迎之师,创社会满意之校,育时代有用之才”的办学价值理念

  做学生欢迎之师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创社会满意之校是学校的追求。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是否令社会满意,是办学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生存的关键。育时代有用之才是对学生的期望。作为学校的“产品”,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是现代化建设中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能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有发展潜力和后劲。

  

  实践“依托金融行业,积极开拓市场,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定位

  在建立高职之初,学院就确立了“立足大金融、面向大市场”的办学思路。在办学定位上,首先坚持依托金融行业,将金融、保险等行业阵地巩固好,把相关重点专业做强做大,同时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办好其他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明确定位于高等应用人才即一线操作管理人员(银领)的培养,注重克服教学过于理论化、定位拔高而不切实际的倾向,踏踏实实面向金融一线,培养了实用型顶岗操作人才,尤其是现代银行柜员、农村金融人才和一线商务人才。

  

  坚持“就业立校、服务强校、合作兴校”办学方针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型形式,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不能简单按照传统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等来定位,而必须赋予新的含义。

  就业立校:学院把毕业生能否顺利上岗就业、上岗起薪率、稳定率、适应性、用人单位满意率等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和立校之本。就业工作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全校上下共同抓,就业教育贯穿学习全过程。

  服务强校:通过对口支援山西金融职业学院等同类院校,为中西部经济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发展浙江地方金融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拓展学院控股的资信评估公司市场份额,强化二级学院功能,向企业、政府、社会提供各类资信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以及公共服务。

  合作兴校:学院已经构建起广泛的产学合作网络,如与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同组建了浙江农村合作金融学院,与浙商银行合作成立了培训学院等。每年都与近20家银行、保险公司和骨干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参加学生占毕业生的1/3左右。

  

  构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

  依托行业:学院紧紧依托金融行业,发起成立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组建以行业专家为主体的发展咨询委员会和产学合作委员会等,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化。目前,学院正通过示范性建设,致力于把学院打造成为中国金融行业“银领”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经贸类服务业“蓝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全国经贸类服务业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从业人员再提高培训基地。

  携手校友:浙江省金融从业人员每4人中就有一位是该校毕业生,杰出校友已经成为全国性金融机构领导和业界精英,支行行长以上校友超过1000人。学院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校友总会,以汇集力量、积聚资源、凝聚人心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促进母校繁荣发展的活动,毕业生通过校友网络安排就业的达到60%~70%。

  发展集团:学院较早发起筹建了以学院为核心的职业教育集团,汇集省内著名金融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部分中职学校,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达150家以上,通过开放办学,推进了工学交替,促进了教育发展。

  推行“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每一个专业都建立了校外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聘请业务一线专家授课,腾出1/4专业课程让行业专家授课,专业课教师队伍按“双师”标准建设,并注意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与学生零间隙:确立新时期高职院校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值班教师日志”,要求教师深入教室、寝室,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毕业与上岗零过渡:通过大量具体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将业务一线最新内容和运作情况带入课堂,使理论与实践充分接近;学生在校期间就按岗位进行模拟仿真训练,一毕业即可顶班工作,并具有较强的转岗能力。

  铸就“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三关”学生服务体系

  关爱学生进步:即从政治上和学习上关爱学生。学院按一年级每班有学生党员,三年级每系有学生支部的要求,切实将学生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教学环节上,在做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推行准专业证书制,鼓励支持学有余力的同学跨专业学习,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关注学生困难:为帮助相当数量的困难学生渡过难关,学院除了启动奖、减、免、补体系外,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创设了十余个行业奖学金,并由教师捐款设立“爱心基金”,真正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关心学生就业:高校提倡自主择业固然重要,但学生是弱势群体,也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因此,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和信息优势,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也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态度问题。按照这样的思路,学院不断加强学生就业工作,连续四年就业率超过95%。

  

  倡导“尚德、精业、爱生”的教风,弘扬“诚信、明理、笃行”的学风

  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的“身份证”,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要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经反复提炼,形成了“尚德、精业、爱生”的教风,从德性根基、理性条件、内在灵魂诸方面赋予教风内涵,推动教风水准不断上台阶;同时,探索形成了“诚信、明理、笃行”的学风,尤其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成立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研究所,编写诚信读本,编制校园诚信指数,有力地推动了具有金融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真心诚意爱学生,同心同德干事业,意气风发奔小康”的和谐氛围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学校之间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社会需求为主要特征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以共同的事业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教职员工就是一个创业的团队,其工作状态如何,事关事业兴衰成败。

  学院教职员工清晰地认识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学院致力于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全院上下倡导“三关”,真心爱护学生;在员工中培育敬业爱岗、乐业奉献、团结和谐的氛围;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方略,创造条件让教师成名成家,不断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建设和谐金院。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高等教育 00019 做学生欢迎之师
创社会满意之校
育时代有用之才
2007-4-19 浙江日报000192007-04-1900008;浙江日报000192007-04-1900007;浙江日报000192007-04-1900009;浙江日报000192007-04-19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