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浙江高等教育
3  4  
PDF 版
· 做学生欢迎之师
创社会满意之校
育时代有用之才
· 创新机制 服务经济
整合资源 自主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新机制 服务经济
整合资源 自主发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高职教育北仑模式的探索
  创新机制 服务经济

  整合资源 自主发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高职教育北仑模式的探索

  2006年9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合作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案例》荣获2006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这是全国1200多家高职院校唯一入选案例。同年9月,宁职院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成绩优秀,评估专家将宁职院“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为“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宁波北仑模式”。当年年底,又以优异成绩成为全国28所首批立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

  宁职院为什么在短短的八年时间内取得如此成绩?这主要源于该院正确的办学定位,不断的改革创新。八年来,该院始终立足区域、服务区域,利用区域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文化等多方面服务;同时,积极创新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各方资源,提高办学水平,走出了一条现代高职教育宁波北仑模式的发展之路。

  创新办学机制

  改革育人模式

  针对过去普通高校管理行政化趋势和管理效益低下的现象,学院坚持小行政大教学的管理理念,积极构建机构健全、人员精简的格局,严格控制办学成本,借鉴民营管理机制,探索现代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杜绝人浮于事、人才浪费的现象。与传统高校庞大的管理机构相比,宁职院的管理框架是一人多岗制,为实现改革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宁职院坚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专业技能、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创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以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以典型产品(任务、服务)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加强兼职教师管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校企合作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落实学生顶岗实习,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并实践校企共管的运行机制。

  在育人过程中,构建两个平台,一是可持续发展平台,实施文化及专业基础课教育,提供素质拓展课程;二是开放性平台,引进企业,校企合作系统设计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培养过程突出实践教学,重现场体验,重职业能力培养,并在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中形成了“学工交替”、“项目化教学”、区校合作、现场教学等多样化的育人模式。

  服务区域经济

  在服务中求发展

  1.人才培养服务。宁职院已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了5000多名毕业生,许多人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率每年都在99%以上,企业对学生评价的满意率在95%以上。据抽样调查,2003届、2004届、2005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5.45%、81.17%、85.98%(附2003、2004、2005届毕业生岗位和工资水平情况一览表)。

  几年来,宁职院先后为宁波建龙钢铁集团、宝新不锈钢公司、申洲织造公司、吉利汽车公司等培训各类员工10000多人。同时,宁职院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被征地农民进行大专学历教育,为北仑区培训被征地农民500多人。

  2.科技服务。宁职院鼓励教师开展科技服务。目前,在校教师与企业合作,获得专利11项。宁职院化工材料研究所与宁波甬华树脂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为企业开发的道路标线涂料专用C5石油树脂于2005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已实现销售额近2000万元。

  3.文化服务。充分发挥宁职院的文化辐射功能,增强为社区服务的能力。宁职院承担了中国女排主场的所有公益活动;大学生艺术团等各种社团组织始终活跃在街道社区、海岛农村内。

  整合社会资源

  拓展生存空间

  1.整合企业资源

  一是邀请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为学院提供人才培养规格,加入专业建设委员会,担任学院兼职教师。目前,担任学院专业委员会委员的企业老总和技术骨干有200多人。学院与敏孚企业合作建设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已成为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学院与精意模具设计公司、北仑模具协会合作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模具CAD/CAM技术应用,与大安公司、LG甬兴公司合作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应用有机化学、与日本今朝国书株式会社合作的日语专业的综合日语课程成为了国家精品课。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培训、下企业培训、项目化培训、国内外进修培训等形式,学院建设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全院教师中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达到73%。

  二是共建实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目前,学院已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12家,校内实习基地103家。企业捐赠给学院的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宁波海天集团、迅达物流公司、精意公司向学院提供了500万元的数控设备。浙江联通分公司向学院提供相关通讯设备,帮助设立光通讯技术系统实验室。到目前为止,企业向学院支持的设备总值达到了1000万元。

  三是企业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企业在宁职院设立的各类奖学金已达到了417万元。宁波新纪元钢管有限公司、宁波华塑模具有限公司、宁波勋辉电器有限公司、宁波雪波特坚固体有限公司、双九箱柜有限公司、宁波雪龙汽车风扇制造有限公司在学院设立了“北仑企业寒窗助学金”。宁波联通公司、宁波LG甬兴化工有限公司、宁波杰友升、敏孚企业分别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其中,宁波杰友升电器有限公司设立的奖学基金达300万元。

  2.取得政府支持

  2006年宁波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为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仑区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与宁职院的衔接和合作,主动开展合作办学和专业组合”,这为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学院在区域职业教育中的龙头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八年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宁职院办学投入了7500多万元资金。2006年,北仑区人民政府又向宁职院捐赠了100万元教育发展基金。

  

  在2007年3月,宁职院召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家咨询会上,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对宁职院紧紧抓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积极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坚持走产学结合的育人道路;创新教育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对宁职院坚持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坚持产学紧密合作、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制度环境建设及辐射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宁职院有两个最大的亮点,一是学院的产学合作,已不是简单的合作,已经到了同企业融合的境界;二是创设了国有体制和民营机制结合的办学体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争创“示范中的示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高等教育 00019 创新机制 服务经济
整合资源 自主发展
2007-4-19 浙江日报000192007-04-1900015;浙江日报000192007-04-1900016;浙江日报000192007-04-1900017;浙江日报000192007-04-19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