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浙江高等教育
3  4  
PDF 版
· 浙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 再创辉煌谱新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沧桑百年兴理工
再创辉煌谱新篇
  沧桑百年兴理工

  再创辉煌谱新篇

  忧国忧民 敢为人先

  开全国蚕桑改良之先声

  历史篇——

  1897年,中华民族正处在风雨飘摇、命运多桀的时刻,时任杭州太守林启先生创办了培养丝织养蚕专门人才的“蚕学馆”,以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开全国蚕桑改良之先声,开创了我国新学教育的先河,这也是如今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1908年,因办学成绩卓著,清廷御批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创造了学校蚕桑教育的辉煌时期。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时局动乱,学校几度易名,数迁校址,风雨沧桑,历经磨难。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取得发展,绘就了一篇篇新的历史篇章。学校1959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如今的浙江理工大学,已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求知求实 创新创业

  铸学校办学之辉煌业绩

  发展篇——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世纪之交,浙江理工大学紧紧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百年学府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学校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学校大发展过程中的“四大战役”取得全面胜利:现代化、信息化、园林化的下沙校区基本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办学条件;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教育教学条件彻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成功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提升了发展层次,拓展了发展的空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高的平台,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校注重科学和谐发展,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夯实基础,凸显峰值

  学校遵循“夯实基础,凸显峰值”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各项事业的基础建设,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1. 学科层次显著提升。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三个一批”的学科建设思路,加强学科规划,整合学科资源,构建学科团队,搭建学科平台,强化特色优势,推进整体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现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建有省属高校首批“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6个。学校还拥有教授资格评审权。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始终把人才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资源,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数量和质量并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全校现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540余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职在校工作院士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3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36人,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1人。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根据“纵向多元突破、横向全面出击,保小争大、突出重点”的思路,大力加强科技工作,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000年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8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8项;出版专著近100部,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近800篇;获各类科研奖励15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5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2项。现在科研经费超亿元。学校还与全国数百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

  4.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7个,其中省重点专业6个,拥有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学生在全国各类重要学科竞赛及国际服装设计比赛中屡创佳绩。研究生教育有了重大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稳居省属高校前列。

  5.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学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明显。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学校还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的项目。目前,留学生教育正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三、植根传统,丰富内涵

  110年的薪火相传,文脉绵延,浙江理工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精神。这种优良传统和办学精神养成学校师生追求真知、探究规律的务实学风;激励理工人不畏艰难,艰苦创业;鞭策理工人以创新知识和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一优良传统在学校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继承和发扬,已积淀为学校特有的办学风格和校园文化,成为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不断创新和发展优良传统与办学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在实现前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正逐步把工作重点从数量的扩大转移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上来,不断丰富发展内涵,真正提高发展品质,积极谋划新的更大的发展。

  

  本世纪的头20年,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形势,浙江理工大学再次主动出击,深入分析形势,科学谋划未来,学校“十一五”规划和党代会确立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党代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1358”工程,通过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依法治校五大战略,落实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学科攀登和科技创新工程、人才支撑工程、国际化提升工程、社会服务工程、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制度创新工程、和谐校园工程等八大工程,努力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这一蓝图的确立,表达了理工人对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展现了理工人的豪情壮志,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

  2007年,浙江理工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华诞,全校师生正以此为契机,满怀信心,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学校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阔步迈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高等教育 00018 再创辉煌谱新篇 2007-4-19 浙江日报000182007-04-1900004;浙江日报000182007-04-1900051;浙江日报000182007-04-1900014;浙江日报000182007-04-1900015;浙江日报000182007-04-1900012;浙江日报000182007-04-1900010;浙江日报000182007-04-1900011;浙江日报000182007-04-19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