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学生“品”出乐趣 “品”出创造
· 好中求快 优中求进 不断巩固发展当前大好形势
· 省委举行
“浙江论坛”报告会
· 告别“绿皮车”
· 吕祖善会见多米尼克总理
· 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 临安追授许茂盛“一心为民好书记”称号
· 杭城一天降温13.3℃
· 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
· 动车组今从沪始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本报记者 金 涛
  “远处有一座新家等着你搬进去……”湖州航运公司普通职工戚根荣的新家里,飘出了流行歌曲《老屋》悠扬的旋律。这套位于湖州市中心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碧浪都市家园”的新居,建筑面积62平方米,只花了老戚13.5万元,而同面积、同地段的商品房总价至少要30万元。徜徉在小区的绿荫曲径小道,一家三口在35平方米旧窝里挤了近半辈子的老戚恍入梦境:想不到自己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碧浪都市家园将入住当地2300户中低收入家庭。如今像这样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经济适用房小区,已越来越多地矗立在全省各地的“黄金街区”。杭州北景园、慈溪景和家园、海宁风和丽苑……一幢幢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让一户户住房困难家庭、中低收入家庭如沐春风,喜圆安居梦。

  农民兄弟的住房问题也同样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不仅要让农民造得起房子,更要让农民建好房、住好房。五年间,一个个实惠“大礼包”接连送到农民手中:给农房设立“健康档案”;替建房农民免费设计“样板房”;启动政策性农房保险,给全省农民撑起一把风险“防护伞”;一些地方的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拿到了按揭贷款……

  农村的无房户、住房困难户、因灾倒房户等困难群体没有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纷纷住进了修葺一新的房屋,费用由政府“埋单”。仅去年,全省就完成了6011户农村困难家庭的危旧房改造。

  一张多元化、多层次的城镇住房保障网络已在全省初步织就:5年间,经济适用房年年放量,最近3年开工建设面积累计超1000万平方米,昔日“人等房”变成今日“房等人”;廉租房实现所有市、县全覆盖,让近2万住房困难户一扫愁容;全省216亿元的住房公积金“积蓄”,令工薪族平添几分购房“底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本报记者 金 涛 2007-4-18 48256F32002924A6482572BB0031A32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