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亮亮睡得不太好,妈妈让亮亮睡在妈妈床上,妈妈陪着亮亮。中午,妈妈起来做饭,把一只牛蛙放在案板上,拿起刀的一刹,妈妈的心软了,下不了手。妈妈对亮亮说,我们今天不吃牛蛙,吃别的吧。妈妈是那样的脆弱,自从亮亮生病后,妈妈的心在流泪……”3月26日晚,家住嘉兴市南湖区解放街道解放社区的吴冬英拿出日记本,整理一下思绪,写下与儿子相处的这一天里发生的事情。
23年来,吴冬英一直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儿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那年,初为人母的吴冬英望着襁褓里刚刚出生的儿子,为孩子写下了第一篇日记。她想,等到将来孩子会写字时,让他自己将“成长日记”续写。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吴冬英还是努力用俭朴的文字记录儿子的一举一动。
“长到两个月,会微笑、能发出和谐的喉音,视线能随人或物移动,喜欢听柔和悦耳的声音。”
“六个月了,亮亮能发出简单的音节,常常要听妈妈唱歌,不唱歌就要闹,妈妈常常给他唱《我是好宝宝》。”
“两岁了,亮亮会分辨红黄白三种颜色,还认识了人民公园、月亮、太阳、星星、亮亮”……
天有不测风云,亮亮两周岁时因为打庆大霉素过量导致中毒性耳聋。这次意外不仅使亮亮失去了听力,智力也逐渐退化。吴冬英对儿子未来的美好憧憬在他空洞的眼神中一点点化为乌有:儿子不但一直学不会写字,而且根本就听不到妈妈跟她说的话。后来,亮亮还得了自闭症。
为了给亮亮治病,吴冬英夫妻俩到处求医,但一次次的希望到最后总是变成一次次的失望。儿子的病情和痛苦撕扯着母亲的心:“耳朵里老是听见亮亮的哭声。妈妈多么想亮亮不去打针,妈妈见亮亮耳朵边无数的针灸针眼,心里很难受……”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日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除了写日记,吴冬英每天“固执”地陪亮亮说话、唱歌,她仍然守着一份信念:“亮亮总是妈妈的心头肉,妈妈总希望亮亮有一天能叫妈妈,能跟妈妈谈心……”
2002年,吴冬英工作的绢纺厂倒闭了,一家人就靠丈夫每月不到1000元的收入生活。夫妻俩节衣缩食,为亮亮到处寻医问药。
在吴冬英博大的母爱中,亮亮似乎渐渐读懂了母亲的心。一次吴冬英由于牙痛,一天一夜没睡觉,往常总是早早入睡的亮亮似乎看出了母亲的痛苦,睁着大眼睛,安静地陪着吴冬英直到天亮。那一夜,吴冬英一边流着泪试图哄亮亮睡觉,一边安慰自己:亮亮知道心疼妈妈了,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有爱就会有奇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