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形象导刊·广告
3  4  
PDF 版
· 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4月20日举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4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祭祀华夏之祖 弘扬大禹精神 建设和谐社会
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4月20日举行
  祭祀华夏之祖 弘扬大禹精神 建设和谐社会

  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4月20日举行

  主办:国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     承办:绍兴市人民政府

  相关活动

  第二十三届中国兰亭书法节

  主办单位 绍兴市人民政府

  时    间 4月19日~4月25日

  地    点 浙江省绍兴市

  主要内容 4月19日上午,第二十三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开幕式,中国书法群贤会,曲水流觞活动;4月19日下午,浙江省中小学生现场书法大奖赛,首届“兰亭雅集”新闻发布会;4月22日上午,第二十三届中国兰亭书法节艺术品拍卖会;4月18日至4月22日,全国著名书法学者兰亭行。期间还将举行中国书法群贤作品展、邵华泽书法展、“咸亨新天地杯”全绍书法大展、历届书法节书法精品展等系列书法展。

  2007年中国·绍兴茶文化节

  主办单位 绍兴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厅

  承办单位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绍兴市农业局

  时    间 2007年4月19日~4月25日

  地    点 绍兴城市广场

  主要内容 主场:4月19日上午,2007年中国·绍兴茶文化节开幕仪式,精品名茶展销展示,名茶炒制表演,茶文艺表演,千人品茶活动。副场:绍兴县御茶山庄访古品春活动;诸暨市茶文化活动;参观吴觉农纪念室暨上虞茶业发展恳谈会;嵊州市龙井茶炒制大赛;新昌县第三届大佛龙井茶王赛。

  2007绍兴水城风情旅游节

  主办单位 绍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绍兴市旅游局、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公司

  时    间 2007年4月19日~4月20日

  主要内容 4月19日下午,“五十个项目落绍兴”2007绍兴水城风情旅游节旅游推介暨旅游项目签约仪式;“百艘乌篷游古城”活动。

  “祭禹”规格提升的背后

  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4月20日将在绍兴市隆重举行。

  今年公祭大禹陵典礼,与以往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在主办单位中,多了国家文化部。

  这就意味着,今年的“祭禹”活动,升格为国家级了。

  “祭禹”规格提升

  实现绍兴人梦想

  自1995年开始公祭大禹陵以来,将“祭禹”提升为国家级祭祀活动,一直是绍兴人的梦想。

  去年2月,绍兴市明确提出,公祭活动要在提升规格、扩大规模上做文章,争取形成“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的文化格局。

  与此同时,该市将公祭大禹陵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申报,很快得到批准,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文化空间大类”中。

  今年2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国家文化部商请共同主办2007公祭大禹陵典礼。3月1日,国家文化部回复浙江省政府,同意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由国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承办。

  这意味着,“祭禹”不仅仅是绍兴乃至浙江的事,而是中华民族祭祀民族先祖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祭祀先祖开始形成了“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的格局。

  “绍兴市已经为‘祭禹’升格为国家级祭祀做好了物质准备。”绍兴市一位领导说。近年来,该市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新建了祭禹广场、水上祭台、守陵村和夏禹文化园。

  尤以守陵村——新禹陵村引人注目。该村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村内,生存着一个古老的氏族——姒姓。姒姓虽为名门,却非旺族,至今不过千人,自大禹至今已传至146世。他们世代为大禹守陵,至今已延续近4000年。进入村内,随处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禹文化”:禹陵村记、古戏台、禹祀馆、宫河埠头、禹裔馆、禹会茶馆,还有古色古香的禹裔住宅。

  而今年,大禹陵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新装修”:在入口处改造建设旅游演艺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恢复大禹陵享殿,设立香火堂,改造祭禹广场,对禹庙拜厅进行维修。

  绍兴市有关专家认为,现在的大禹陵,是历史上最好的大禹陵。陵道悠长,钟楼、鼓楼齐全,周围环境优美如画,有山有水,有楼有亭,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相融,很有特色。

  绍兴“祭禹”,

  上下延绵了四千年

  大禹同炎黄两帝一样,是华夏儿女共同敬奉的始祖。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奠基者,又是中国古代的治水英雄。他在治水中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品格,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绍兴“祭禹”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子夏王启开端,祭会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王启首创的祭禹祀典,是中华民族国家祭典的雏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公元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明清两朝的祭禹仪式和制度最为完备,典礼也最为隆重,明清两朝大祭禹陵各达20多次。清代康熙帝、乾隆帝都亲临绍兴祭禹。

  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了公祭大禹陵典礼,开启了新中国祭禹的新篇章。不久,江泽民亲临大禹陵视察,充分肯定大禹精神和绍兴祭禹活动,并亲笔题写了“大禹陵”坊额。接着,大禹陵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以来,绍兴市本着“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公祭、十年一大祭”的原则,每年举行祭祀活动。尤以2006年的祭祀规模为最大。3000多名参祭人员组成12支方队,自发前来观看的群众超过7000人;民乐吹打队、古旗队、仪仗队、古乐队、锣鼓队、放铳队、礼生和导引队、祭舞队等9支表演队伍也有500多人,形成了很大的气势。

  祭祀仪式很有讲究。祭祀典礼一般从9时50分开始,意寓“九五之尊”,是对大禹这位立国之祖的尊重;随后鸣铳9响,寓意大禹平洪水、定九州的不朽功绩;鼓手擂鼓34响,表达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对先贤的缅怀;撞钟13响,传达出13亿中华儿女对先祖的绵绵追思。

  一位曾参加祭祀的人士回忆,祭祀场面十分壮观。参祭人员要向大禹献上50年陈酿,身穿古代服装的少男少女跳着粗犷的祭舞,由衷赞美大禹泽被后世的丰功伟绩和臣服万民的道德操守……

  据了解,今年的公祭大禹陵活动,大致也按这样的程序进行。祭典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

  “祭禹”是为了

  传承大禹精神

  大禹以其疏导洪患的卓越功勋而赢得后世景仰。公祭大禹陵,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因势利导、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大禹精神和“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与时俱进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在绍兴可谓家喻户晓。他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艰苦朴素、卑宫菲食、勤政爱民的精神,既是古代帝王的楷模,也是现代官员的榜样。

  大禹的创新精神,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禹治水时,洪水滔天,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大禹率领人民,“改堵为疏”,终于“天平地成”,治水成功。大禹治水的方法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体现了越人的智慧。所以,在任何时候,创新都是一个民族的活力所在。近年来,绍兴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都是与大禹创新精神一脉相承的。

  大禹“敬民、养民、护民、教民”的民本思想,更值得人们学习、纪念。2002年,香港发现一具3000年历史的国宝级青铜器,上刻铭文经专家考证是记载大禹的“德政理论”,核心内容就是“有德于民”,即为老百姓做实事。在大禹的那个年代,只有把水治好了,农业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出现真正的和谐。

  绍兴市一位专家说,重民生是大禹治水的动力。我们要学习大禹精神,从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重创新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这对时下全市开展大力倡导全民创业、积极促进全民就业、逐步实现全民保障,进一步深化为民办实事活动,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公祭大禹陵带给绍兴的无形资产,也在日益增加。绍兴自1995年公祭大禹陵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月9日,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中有关公祭大禹的条目达21700条,表明绍兴公祭大禹陵活动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公祭大禹陵,还引来了海内外人士到绍兴寻根,并由此形成了以“大禹风”为纽带的华夏寻根情。据了解,自1995年后,每年都有多批前来禹陵寻根的海内外人士。这些人来到绍兴参观,了解了绍兴,回去又宣传绍兴,扩大绍兴历史文化在外界的影响,给绍兴带来了很大的无形资产。

  整合文化资源,

  让绍兴走向世界

  与以往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办节模式相比,在公祭大禹陵活动中,文化显然成了唱戏的主角,它不仅成为各节会的“粘合剂”,使绍兴的各种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整合,而且使绍兴的魅力和实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

  绍兴市节会办一位负责人认为:作为文化资源的一种组合,绍兴公祭大禹陵活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他介绍,2007年公祭大禹陵活动,将与第23届中国兰亭书法节、2007绍兴水城风情旅游节、2007中国·绍兴茶文化节联动,以“四节联办”的形式举行。

  “这种组合方式,在去年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绍兴市节会办负责人说。

  去年,绍兴市将公祭大禹陵活动与中国兰亭书法节、绍兴茶文化节、国际书法朝圣节等节会进行整合,并实现了市县联动,资源共享,节与节之间有分有合,相互融合。祭禹活动提高了茶文化节、书法节等活动的档次,而其他节会又可以丰富和充实“祭禹”活动的内涵。

  一位专家认为,一节带多节,形成系列,整合好节会资源,是十分有意义的。“祭禹”形成的拳头产品和整体效应,必将带动绍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并将进一步打破以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使文化成为主角,使文化本身也成为经济。

  事实上,“祭禹”带来的经济效应,在绍兴已得到显现。1995年公祭大禹陵后,绍兴一下子就有30多家企业注册了带有“禹”字的商标。活动也带来了禹陵游客的逐年上升,大禹陵成为外来游客必到的一个景点。

  “祭禹”渗透了的文化经济因素,养育了绍兴这座江南名城。绍兴是长三角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去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678.19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已突破4800美元。

  “我们要通过整合,扩大文化内涵,进一步打响‘祭禹’的品牌和书法的品牌,让这些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绍兴市的一位领导说。

  大禹属于绍兴,大禹属于浙江,大禹属于每位华夏儿女。公祭大禹陵活动今年升格为“国祭”后,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大禹精神将成为更多华夏儿女的精神财富。

  央视、新华网等将直播祭禹盛况

  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受到了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4套,将对公祭大禹陵盛况进行直播,时间为4月20日上午9时20分~11时。新华网浙江频道、浙江在线和e播浙江将同步直播。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形象导刊·广告 00008 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4月20日举行 2007-4-18 浙江日报000082007-04-1800004;浙江日报000082007-04-1800005;浙江日报000082007-04-1800006;浙江日报000082007-04-1800009;浙江日报000082007-04-1800007;浙江日报000082007-04-1800019;浙江日报000082007-04-1800020;浙江日报000082007-04-1800003;浙江日报000082007-04-1800023;浙江日报000082007-04-18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