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党员干部受教育 农民群众得实惠
· 赵洪祝会见澳大利亚客人
· 杭州5年内完成老城区所有危旧房改善
· 浙江人如何订购奥运门票
· 百姓呼唤这样的好干部
· 德清把蹲点调研成果变成惠农新举措
· 家长们看到了希望
· 身中两刀仍死死抓住歹徒
· 将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讨
被转移的腐败官员资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家长们看到了希望
本报记者 张冬素
  背上书包上学是我们幼时的期盼;上好学校尤其是考上大学则是我们的心愿。

  因父亲去世,缙云县仙都中学章锦瑶的求学之梦曾一度面临破灭,但从去年秋季开始,锦瑶不再为此担忧了。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锦瑶不用交钱也能读书了。

  如今,在我省有500多万小学生、初中生都能像锦瑶一样免费上学。2005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还能让“锦瑶”们在实现求学梦的同时,在学校里吃上免费营养餐,用上由财政补助的课本、作业本。

  还有更好的消息令“锦瑶”们欣喜:3年前我省在全国省区中最早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现在已有94%的初中毕业生能读高中了。此外,我省职高教育也走在全国前例,是全国唯一连续5年普职比达1:1的省份,最近5年有百万名学生在职校学到了一技之长。

  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在浙江务工创业,他们同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上书、读好书。我省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98%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

  龙游县社阳乡楼下小学一年级的15个孩子,特别希望能像城里学生一样,在音乐课上跟着钢琴唱歌。我省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孩子们实现了这一心愿。现在,我省不仅通过光盘让2345所农村小学及教学点的学生听到城里老师上课,并且通过名校集团化、城里支教老师下乡,以及对农村老师的培训,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上大学是学生和家长们更高的梦想。5年来,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增长到现在的3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在让更多的年轻人圆“大学梦”的同时,我省还连续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并从2004年开始每年投入1亿元重点建设20个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投入330万元重点建设11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着力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年轻人上好大学的梦想已不再遥远。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当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了缴不起学费的烦恼,当外来民工子女不再为上学而发愁,当大多数的青年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学课堂,每一个家庭也就看到了希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家长们看到了希望 本报记者 张冬素 2007-4-17 48256F32002924A6482572BC002C92C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