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汉学是什么
· 作家应有的“个性”
· 哲理漫画
· 伊拉克战争,美国输在哪里
· 几处以讹传讹的“引文”出处
· 趣味逻辑
· 当代青年婚恋新现象
· 法学:讲“常理”的学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作家应有的“个性”
张 炜
  对于“个性”,作家和理论家大概都绕不过去。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是有个性的。可是我们多年观察下来,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我们经常注意的,最为称许的,往往是一个作家很小的、局部的、有时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东西,比如说语言姿态,讲故事的噱头,还有某些所谓“出格”的表达,等等。这固然是“个性”,或许也非常重要。但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因为有时候我们不能从更大更高、从全局的意义上把握“个性”。比如我们缺乏将作家从整个时期整个群体的创作倾向和精神潮流中区别出来的能力。如果说前一种区别和分析只是鉴别“小个性”的话,那么后一种分析则是鉴别“大个性”,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

  这种寻找需要时间,需要距离和高度。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小个性”,局部的,细枝末节的,很敏感也很容易认识,津津乐道。但我们对于“大个性”,比如说写作者与一个时期精神流向的对应关系,与这个时期艺术趣味的对应关系,却视而不见或不够注意。一个时期的文化趣味、精神倾向性,是有自己的总的流向的,有自己的脚步,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色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最时髦的东西。看一个作家,比如自我审视,回顾十年或更长时间以来的创作,就要看是否顺从了这种时髦,要看其艺术追求和精神指向,是不是顺从了这个时代的流向。

  实际上,我们许多时候既没有发现什么也没有创造什么,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小个性”)跟随和推动着,参加时代大合唱。我们作品中大量的肯定或否定,与流行的东西基本一致,只是有时更爱使一点性子而已。退远一些看即可知道,我们哪里有什么“个性”。

  大学,报刊,电视网络,许多时候都是追求最时髦的东西,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顶多也是有一点自己的语言方式而已,这是“小个性”,而如果其中大部分连这种“小个性”也没有,那大家是不会理睬,也不会叫好的。总体上看,许多创作的确是处于这种缺少真正个性的状态。我们现在收视(阅读)率非常高、受到极大追捧的部分东西,其实没有什么“个性”。我们没有在一路涌动的大潮流里站住,没有自己的思考发现,没有我们自己。

  时间是无情的,几十年过去,历史还是要记住“大个性”,而不会太在意仅有一点灵性、聪明、爱狂欢会顽皮、花花哨哨的东西。有时候我们老在谴责快餐文化、快餐作品,实际上我们自己整个的就是一道快餐。我们理解问题,表达思路,哪有什么大眼光,基本上沉不住气。对于作家,缺乏“小个性”不会成为作家;而没有了“大个性”,还会产生优秀、杰出、伟大的作品吗?

  再说“人品”,这也是个老词儿。通常说人品和人格最终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和成就,这种说法既朴素又准确,非常深刻。但由于反复说,又是一些大词,一旦失去了时代内容,就显得浅薄。实际上这种说法一点错都没有。我们对人格和人品不能做褊狭的、肤浅的、概念化的理解。现在杰出的作品少,关键还是作家关怀的力度、强度和深度不够,这还是人格问题。我们应该知道,那种对现实的强烈的关怀,执拗如一的人格力量,最终还是决定一个作家能否走远的最大因素。

  但是,现在有些人理解起来则正好相反,好像只有坏一些才能写出好作品大作品似的。不是这样的,如果作家对追求人类进步、追求完美没有感情也没有愿望,真的黑暗起来了,不是很可怕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学海 00011 作家应有的“个性” 张 炜 2007-4-16 浙江日报000112007-04-16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