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筑的领跑者
说起上虞,有人会想起英台,有人会想起青瓷,有人会想起葡萄,有人会想起一个个“小型巨人”企业。
但到上海,到天津,到江苏,到祖国大江南北火热的建筑工地去走走,你会发现,只要一说起上虞,人们不约而同提到的是建筑!
不信,就让数据来说话吧!
上虞建筑业产值去年达473亿元。也就是每天太阳一起一落,上虞的“鲁班”们,创造了1.3亿元产值。
浙江省的房建特级企业,上虞就有7家,占了全省的近五分之一。
上虞的建筑业大军,浩浩荡荡有近15万人;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中,有1/3来自建筑业。
浙江省建设厅一位领导,在今年初上虞市举行的一次建筑业工作座谈会上,一连用了三个“第一”,来说明上虞建筑业在全省的地位: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八年保持全省第一;省外市场建筑业产值连续10年列全省第一;建筑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列全省第一……
上虞,成了全省县(市、区)建筑业中,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这一领跑者究竟有什么魅力吧!
核心提示:“做一项工程,树一方信誉,拓一片市场。”上虞建筑企业开拓市场,靠的就是品牌、信誉。
品牌
关键词一
上虞的许多建筑企业,有两句话必挂在嘴上:一句是:“做一项工程,树一方信誉,拓一片市场。”另一句是:“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
这两句话,说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即:建筑企业要称雄市场,必须靠质量和信誉取胜。
这两句话,也为上虞建筑军团,为何能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县(市、区)中担当领跑者角色,作了简明的注释。
在上虞市今年初召开的建筑业工作座谈会上,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寻思:当建筑十强企业的老总汇报一年来取得的省(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及工程单项奖时,都是如数家珍,报出来的数字,让人掰着双手还嫌手指不够用:五洋公司,68项;舜杰公司,26项;亚厦公司,20项;华舜公司11项……至于市级优质工程,由于实在太多,已经写不进企业年度工作报告当中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虞建筑,已经成了优质工程的代名字。
“上虞号”建筑大军,在建筑强手如云的上海是出了名的。浙江省驻沪办事处建管处的领导说,在上海,只要一说起上虞建筑业,知名度、美誉度都很高。去年,光是五洋建设集团上海办事处,就有5项工程获上海市优质工程奖——“白玉兰”奖。也正因为如此,在浙江省进沪施工企业的市场份额中,上虞“军团”占了30%左右。
在创建优质工程中,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
浙江舜杰建筑集团,为消灭创优空白点,年初就与各分公司签下“军令状”,从工程开始到结尾,环环紧扣优质工程不放松;对优质工程的奖励,更是不惜重金,去年,光是奖励资金就达700多万元。
在江西,说起中富建筑集团,许多人会翘起拇指。三年前,他们一接下江西高新能源开发公司开发的金域名都11楼项目,就咬定了争创江西省建筑业最高荣誉奖——“杜鹃花”杯的目标。他们组建了最优秀的项目经理班子,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建设部的安全文明要求管理。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荣誉与他们付出的艰辛一起来到:这个工程,获得了包括“杜鹃花”杯在内的7个奖项。
亚厦装饰集团,在成功装修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后,在国内装饰界声誉鹊起。去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业主,在考察了浙江厅后,当场拍板,将国家元首专机楼精装修交给亚厦公司设计施工。去年,亚厦装饰共中标工程110个,其中85%的项目,是业主看中亚厦品牌而主动找上门的议标工程。
没有必要再举更多的例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奖项,对上虞建筑企业来说,太过平常。华升、中鑫、舜江、泰舜、万峰、海滨……这些建筑企业,哪个不是光环笼罩,哪个不是荣誉满身。
在上虞的建筑企业中,虽然没有规模在全省数一数二“巨无霸”企业,但该市建筑企业“抱成团”所形成的整体实力,在全国所有县(市、区)中,是谁都无法相比的。而将这些建筑企业“粘合”在一起的,就是他们对质量、对品牌的高度认同。
可以说,这种认同,已经上升为上虞建筑企业的一种文化、一种基因。无论哪家企业,无论到什么地方,他们都会传承这种文化基因,来打造一个个优质工程。
上虞市建筑业管理局一位领导,用一个颇有意思的等式,来概括该市建筑企业的创新状况:“长×宽×高=又大又强”。
长,就是做长产业链,向建筑业的上下游延伸。
房屋建筑,是建筑业的本行。20多年前,当上虞的“泥水匠”们,开始外出闯荡时,干的就是这个本行。但当他们在建筑市场上掘得第一桶金后,就不再满足于这个老本行了。他们“追根溯源”,纷纷将目光投向房屋建筑的上下游,向建材业、装饰业、房地产业等领域进军。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在拉长产业链过程中,建筑公司涉足房地产业,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该市建筑业管理局曾作过一个调查,发现目前该市至少有20多家建筑公司在从事房地产业。如舜江建设集团,去年投资2.6亿元建设西安舜江广场,其商铺营业房很快销售一空;五洋集团开发的新疆春天花园自去年9月开盘以后,预售形势不错,打破了当地居民不买期房的消费习惯……
其实,要了解上虞建筑企业的产业链究竟有多长,只要看一看一些建筑企业的资质情况就行了,因为几乎每个资质都代表着一门产业。像该市中鑫建设集团,目前拥有1个房屋总承包特级资质,3个装饰装修、园林古建筑、劳务分包一级资质,4个地基与基础、机电设备安装、钢结构、市政公用工程二级资质;其他特级企业,类似的专业资质多有10多个。这些专业资质,都成了建筑企业做长产业链的生力军。
宽,就是做宽产业,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经营格局。
在建筑市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上虞“鲁班”们,近年来,开始将手中的资本投向一些朝阳产业,旅游、高科技产业,什么赚钱就上什么,使企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
华升建设集团与宁波的两家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了北方不锈钢生产企业——内蒙华业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不久就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2007年,预计可以实现销售收入30亿。它不仅为华升集团带来新的巨大利润,而且将带动西部地区不锈钢产业的发展。目前,一个以华业特钢为龙头的不锈钢产业园区,在包头逐步形成,预计到明年,整个园区可以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翻翻上虞建筑十强企业的年度工作报告,就能看到这些建筑集团的产业有多多。比如有些企业除了有房地产公司,还有酒店管理公司、经贸公司、能源公司、矿产公司、劳务公司、投资公司、监理公司,有的企业甚至还有消防公司等等。这些门类众多的子公司,都对应着一门产业,成为这些建设集团建筑主业的有效补充。
高,就是提高建筑行业层次,向高端市场拓展。
一提起建筑企业,很多人会自然而然联想到砖刀、灰桶、头盔,还有满脸泥巴的民工。
但只要到上虞的一些建筑企业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印象也许会有很大的改变。建筑企业在科技上的创新,可能会超出你的意料;他们在建筑领域的领先程度,可能会使你感到吃惊;特别是他们对高端市场的开拓,会使你的想象力感到不够用。
北京人民大会堂,国际机场国家元首专机楼,北京奥运媒体村……这些听起来都令人肃然起敬的项目,上虞的建筑企业却干得得心应手。尤其是首都机场国家元首专机楼,无论是用材方面还是施工工艺方面,都代表了当今国内大型公建项目的顶尖水准,亚厦装饰集团凭借自身的技术力量和创新水平,施工质量得到了业主的高度好评。
上虞的建筑企业还积极走出国门,将建筑领域拓展到国外。去年8月,中富建筑集团在伊朗正式注册设立中富(伊朗)钢构公司,承接了伊朗中国商贸城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集市场、仓库、工厂、物流、餐饮、娱乐、公寓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城。海滨集团也在泰国成功组建了公司,承接了泰国仁爱安居工程,工程额突破7.4亿人民币。
长×宽×高,最终得出的结果,便是大和强。
在上虞建筑企业2006年度的“成绩报告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市建筑业企业产值超1亿元的达40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有12家,超过30亿元的有5家,超过50亿元的有2家。有5家企业入选浙江省百强企业,8家企业入选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五洋公司和舜杰公司双双入选中国承包商60强;五洋公司还入选中国最大500强企业集团;亚厦装饰公司连续4年入围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前三甲。
在每年举行的上虞市慈善捐赠活动中,建筑企业一直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单是今年,该市的前11家建筑企业,向慈善总会捐助的冠名慈善救助基金,就达8500万元。
建筑企业的老总们,致富后都怀着浓浓的家乡情结,以不同的方式回报父老乡亲。五洋公司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沥海五洋“夕阳红”基金,对该市沥海镇沥东村65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华升公司出资500万元,成立崧厦镇老党员基金;中鑫公司出资200万元,设立上虞樟建奖教奖学基金;亚厦公司出资200万元,成立助残扶残基金……
除了这些以公司名义认捐的名目众多的基金外,老总们还自掏腰包,热心资助公益事业。如舜杰公司老总个人出资100万元,为上虞全市各乡镇、街道敬老院赠送彩电、影碟机、洗衣机等6大件各一套,华舜公司老总个人出资100万元为家乡农村整修河道等等,企业家们的慈善美名远播市内外。
建筑业成了上虞一大支柱产业!它解决了上虞近10万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最保守估计,在上虞市农民人均收入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来自建筑业。
在上虞,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从事建筑业?一位建筑企业的老总告诉笔者,这是因为上虞人特别看重乡情,往往是亲带亲,邻帮邻,几人从业,带动一片。在建筑业相对集中的沥海镇,目前拥有各类建筑专业人才达3000余人,光项目经理就有500余人,从业人员更是多达20000余人。在该镇燎原村,有75%的劳动力从事建筑业,全村家家户户靠建筑赚来的钱,建起了新房。
农村是孕育上虞建筑企业发展的摇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人才和资源。因此,企业发展了,他们纷纷回报农村,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出力。在上虞市开展的“百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中,建筑企业的老总十分活跃,他们纷纷出资,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合作开发农业项目,使结对村的面貌大为改观。
不光在农村,许多建筑企业还成了推进上虞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他们一方面承担了绝大多数城市基础工程和公建住宅工程的施工任务,另一方面作为投资方,矗起了一座又一座高楼大厦。今年,该市18家建筑企业联手,共同启动建筑业总部大楼的建设。这一大楼设计层高200多米,地上面积达11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上虞市建筑企业总部基地、建筑设计创意中心、行业管理服务平台。
建筑业还在默默地影响着上虞的经济结构。许多建筑业主把从建筑行业赚来的钱,重新投入到一、二、三产业中去。他们积极反哺效益农业,舜杰公司在海涂投资建设农业观光园便是一例;他们直接从事工业项目,如万峰等多家公司共投资3.1亿元建设标准厂房;他们还参与当地的旅游开发,如亚厦公司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出资2.3亿元,开发祝家庄旅游景区及曹娥江景区,意欲把上虞旅游这条“短腿”拉长。
在探寻上虞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奥秘时,我们发现,有一双“无形之手”,始终在执着地推动着企业不断前行。
这双“无形之手”,就是上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建筑业管理局等相关部门。
每年年初,评选上一年度全市建筑十强企业,并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成了上虞市多年不变的一个“保留节目”。会上,上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为建筑功臣们颁奖。
而对建筑十强企业来说,感到光荣、感到振奋的,不光是拿到了奖杯,还有社会上的口碑:他们一年的创业成绩,被该市建筑业管理局精心包装,在全国、全省的一些主流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不过,让上虞众多建筑企业感受最深的,还不是评奖、表彰,而是政府有关部门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
以前,初级职称的评定与中、高级职称评定一样,一般都是一年评一次,无法满足一些建筑企业的要求。上虞市人事局等有关部门特事特办,将初级职称的评定周期,改为一年2次或3次,最多的一年,甚至多达5次。这样一来,有关部门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但对企业来说,在资质升级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头痛问题却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
该市金融部门,主动为建筑“十强”企业、优胜企业,提供贷款方面的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建筑企业短期贷款难的问题;政府财政部门,对建筑企业上缴的税收,采取部分返还方式,扶持企业发展;公安部门则在建筑业管理局设立联络室,对建筑领域的一些经济犯罪,予以重点打击,为该市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上虞市建管局,有这么一句口号:“企业的满意是我们最大追求,企业的发展是我们最大目标,企业的成功是我们最大欣慰。”事实上,多年来,他们就在践行这样的服务理念。
资质,是建筑企业实力的标志,也是他们开拓市场的“敲门砖”。而资质要升级,就需要有大量的技术人员。这个难题怎么解决?上虞市建管局联合该市劳动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加大了对建筑企业人才培训的力度。为方便在外地工作的员工,上虞市有关部门就带着老师,到上海、南京等工地,对一线操作工,进行上门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从2003年开始,每年培训的人数都在3000人以上。建管部门还专门从杭州一些高校请来专家,对报考各类证书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据统计,去年,该市共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820名,其中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培训1830名,一级建造师考前培训221名。
建筑企业资质升级,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上虞市建管局的干部,会主动上门提供服务,他们对厚厚的一大摞资料,一页一页仔细审阅,忙到通宵的事,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便民服务中心建管窗口,不仅在节假日开设特事特办联络员,而且在一些整体比较大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有的还上门办理相关手续;该局的相关部门,还组织企业观摩省内外优秀施工现场管理工地,引导企业创建各类省市及全国级优质工程,倾力为建筑企业提高工程质量服务。
上虞市建筑业管理局还发挥接触范围广、线上信息灵、掌握情况多的优势,开展“为企业发展献计添力”的活动,积极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去年,在全省进沪施工业务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上虞市进沪施工业务达93.73亿元,反而增长了2亿元;同时新市场开拓业绩斐然,形成了13个5亿元以上的国内区域性市场,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7年,上虞市提出了完成建筑业产值48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88亿元以上,行业总量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宏伟目标。该市众多的“鲁班”们走南闯北,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创业。
全国建筑看浙江,浙江建筑看绍兴,绍兴建筑看上虞。上虞建筑业一定会树立起浙江乃至全国建筑行业中“又好又快发展”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