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专版
3  4  
PDF 版
· “小题”应“大作”
· 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
· 沉下身去了解实情 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 给老百姓一本明白账
· 村民的心声最朴实
· 走访贫困户催生村级关爱基金
· 感谢、感动和感悟
· 在交流中多给群众办实事
· 帮扶要帮到“点子”上
· 今天,农民该怎样养老
· “明星村”中找不足
· 他们,让我深深地感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今天,农民该怎样养老
  作者: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

  时间:4月3日

  蹲点村:梁弄镇东溪村

  下午,我在梁弄镇东溪村田头走访,碰见了刚从山上挖笋回来的何沛昌老人,他穿着一件沾着泥巴的褪色中山装,黑里透红的脸上爬满了皱纹,粗大的手皮肤开裂,老茧坚硬,手指上还缠着胶布。

  凝视着这张脸和这双手,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那幅著名的油画《父亲》,心里忍不住一阵酸楚——它们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这位74岁的农民,至今仍在田间地头艰辛劳作。人生七十古来稀,这种年龄的老人,本该在家种花养草,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何沛昌却还在挖笋卖钱贴补家用。

  农民养老问题,是我这次蹲点调研的关注点。看着何沛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随行的村党总支书记陈启江说,现在村里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多数缺少固定收入来源,生活水平偏低,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

  这番话,更触动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目前全市83万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人有13.4万,其中,近10万老人在农村,他们主要靠继续劳动和子女赡养维持生活,与城里老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尤其在山区,有些老人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居住条件也比较简陋。看到像何沛昌这样70多岁的老人还在田头忙活,我深深感到,我们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考虑得还太少太少。

  这次调研中,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今天,农村老人该怎样养老?何沛昌回答说:“现在主要还是靠自己劳动,阿拉也不希望增加子女负担,最好政府能为阿拉养老出些钱。”当我告诉他,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并准备出台相关政策时,何沛昌老人开心地笑了:“真想不到,阿拉农民也能领‘劳保’哉。”

  几天来,我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了农民群众的意见,并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初步形成了决策思路:在现行家庭养老为主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现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相衔接、覆盖全市60周岁以上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并对70周岁以上农民发放生活补助,使老年农民早日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今天,农民该怎样养老 2007-4-12 48256F32002924A6482572BA0030DB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