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编者的话
· 威风锣鼓威名远扬
· 关于“书房”的
三个故事
· 金色沙滩舞贝壳
· 村里的文体
俱乐部,很“牛”
· 网友留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金江龙村民喜爱书法,一进村,我们就听到——
关于“书房”的
三个故事

记者 徐晓恩 徐贤飞 永康市报道组 潘勇智
  “金江龙的民风纯朴善良……”当我们走进永康市古山镇金江龙村,就听到村喇叭里传出悠扬的旋律。“这是我们的‘村歌’,大家知道村里参加‘种文化’百村赛,都很高兴。”前来迎接我们的村支书应兴进满面的喜悦。

  “大书房”里切磋书艺

  村里有一个“大书房”,就在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梁十公祠内。“大书房”内挂着各式各样的书画100多幅。“这些年,村里人都喜欢练书法,写完之后又想互相切磋一番,”应兴进介绍起“大书房”的来历,“可谁家也没有这么大的书房呀,索性在祠堂内放上几张桌椅,改造为公用书房了。”

  我们看到,这里已经聚集了50多位农民,有的正挥毫泼墨,有的在一旁观看评说。

  72岁的应兴齐是村里公认的书法家,曾经获得了省“金江龙”杯书法大赛老年组一等奖。虽然身体不好,但他每天依然坚持到“大书房”练上一二小时,“在这里练练字,大家互相学习,又热闹又有长进。”

  “卧室书房”与书画共眠

  村里有“大书房”,家家户户也有自己的小书房。在68岁的应学流家里,我们看到了他的书房与卧室合二为一。一张老式的大床,十多幅书画,“卧室书房”充满文化意韵。

  看着我们好奇地问这问那,应学流腼腆地说:“本来家里也有一间书房的,就在卧室隔壁。可是我想日夜都能与书画为伴,就把书房搬到了卧室。”

  应学流说,这些书画都是朋友送的,他也想学习书法,天天琢磨着呢:“‘种文化’百村赛的目的,不就是想让文化在农村扎根嘛,我把书画挂到房间,就想让书画在我心里扎根,以后下笔才有神。”

  “工厂书房”以字会友

  有些办厂经商的金江龙人居然把书房搬到了工厂里。“以字会友,让我结识到一批志同道合而又真诚的生意伙伴。”永康四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村民应汉江说起“书房”的作用滔滔不绝。

  我们在他工厂的会客厅看到,桌子上摆满了笔墨纸砚,各式各样名家的字帖有十多本,一些客商模样的书法爱好者正在临帖。在他的办公室里,几面墙都被字画占满,“有些爱书法的客户一看就觉得亲切,马上就能成为合作伙伴。”

  应汉江说,他18岁的时候就曾经迷恋过书法,可当时年轻为了多赚钱就投身实业。直到前些年才重拾毛笔,“‘种文化’百村赛真的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人到中年,更应该有自己的一份追求、一个爱好,练书法能让我的心静下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关于“书房”的
三个故事
记者 徐晓恩 徐贤飞 永康市报道组 潘勇智 2007-4-12 48256F32002924A6482572B8002325C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