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那个4月9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显现美军身影,街头颇为热闹。
四年后又逢4月9日,从清晨5时开始,巴格达戒严24小时,城内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四年间,巴格达见证变化,从经受短促战争转为承受持续战乱,从经历旧秩序垮塌转为体验新秩序难产。
由相对稳定陷入极端不稳定,是一种沦落。
4月9日:一个分水岭
对全体伊拉克人而言,2003年3月20日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战争在那一天爆发,就此逐步演化成为当今乱局。
对巴格达市民而言,那一年4月9日是一个分水岭,因为美军那一天进占伊拉克首都,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不见踪影,从此走向穷途末路。
令人印象最深、象征意义也最大之事,是在美军一手导演下,巴格达市中心天堂广场上的萨达姆塑像那一天落下基座,当时既有伊拉克人参与,也有美军战车和士兵“帮忙”。
哈迪姆·朱布里现年50岁,什叶派阿拉伯人。4年前那一刻,美联社记者杰尔姆·迪莱拍摄的照片上,朱布里身材魁梧,穿一件黑色无袖汗衫,挥一柄大锤,砸向萨达姆塑像的基座……
那幅照片让朱布里上了杂志。朱布里留存至今的一份杂志内,照片之上,印着一行通栏标题:“巴格达陷落”。
朱布里经营一家摩托车修理店。萨达姆1990年8月指挥伊拉克军队入侵和吞并邻国科威特之后,朱布里从伊军士兵手中收购劫掠获得的美国产名牌哈利—戴维森摩托车,拆散后卖往黎巴嫩和土耳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因为批评萨达姆政权而入狱一年。
再过一些年,工人在天堂广场修建萨达姆塑像,令他愤然。“我告诉自己,我生活中的希望,是推倒那座塑像。”
回想2003年4月9日自己的所作所为,朱布里告诉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苏达桑·拉加万:“(举锤)砸向塑像时,我处于疯狂状态。我心中充满仇恨……塑像倒塌,我高兴极了。我认为所有事情都会有改善。”
萨达姆政权倒台确实让他的生意兴旺了一段时间。他用先前普通伊拉克人不得使用的手机从日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黎巴嫩订货,让人从叙利亚走私入境,再把哈利—戴维森牌摩托车出售给顾客,包括美国外交官,获利最多时高达每月5000美元。
然而,他的顾客从2005年开始陆续离开伊拉克,2006年呈现加速趋势,让他一年间只卖出4辆摩托车。
“情形越来越坏,”他说,“我们的收入难抵支出。”
他现在不关心伊拉克前政权倒台4周年,也不关心美国是否增兵伊拉克或者撤军,而只关心自己的安全。
四年间,他的亲属中7人遭杀害、绑架或被迫离开家园。
近些天,每当路过天堂广场,他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按照他的说法是,“我现在失去了方向感”。
这些年“什么成就都没有”,他说,“无论我们过去多么痛恨萨达姆·侯赛因,我们现在还是为他已死而悲叹。”
西方国家的媒体记者把4月9日认定为萨达姆政权倒台之日,朱布里却把4月9日视为“普通的一天”,无意“庆祝”。
今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4周年前夕,他接受一家英国电视台采访,成了一部纪录片的主角。4月9日,他那张挥舞大锤的照片再次登上《华盛顿邮报》,相关报道的标题是“萨达姆倒台4年后,身处伊拉克的悲叹”。
掠夺:图书馆博物馆损失惨重
四年前,美军进占巴格达之后,放任大规模劫掠行为,使伊拉克首都带有文化标志性质的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损失惨重。
按照萨阿德·埃斯康代的说法,国家图书馆失去了四分之一珍稀版本藏书和一大半档案收藏,包括奥斯曼帝国统治时代和英国殖民时代的文件。
埃斯康代现年44岁,库尔德人,时年19岁时与两个姐妹和一个兄弟逃离巴格达,1990年获准在英国避难,后来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埃斯康代接手掌管伊拉克国家图书馆是在3年以前,即图书馆遭受纵火和抢劫之后。
国家图书馆是一座3层褐色砖砌楼房,位于伊拉克政府国防部大楼对面,附近是经常发生袭击、绑架和谋杀事件的3个居民区。每个星期,图书馆员工及其家人中间至少会有1人受到死亡威胁。
迄今为止,450名员工中已有5人遇害、遭绑架或者受伤。
美军进占巴格达4周年到来前两天,与美联社记者哈姆扎·汉达维交谈时,图书馆外传来枪声。埃斯康代说:“这里的情形几乎每天都这样。”
话音刚落,近处发生多起爆炸,窗户震颤,美军“阿帕奇”直升机呼啸而过……
去年11月13日,埃斯康代刚从意大利短暂旅行返回,就在一家专设网站上用英语留言:“我不在期间,伊拉克图书馆两次遭炸弹袭击,狙击手射出的子弹击碎了几扇窗户。”
一个星期后,附近卫生部大楼遭多枚迫击炮弹击中。他再次留言:“我的秘书乌姆·海赛姆有些害怕……但是,与其他人一样,她只花两分钟谈论这一事件,然后就重新专注于自己的日常工作。”
今年3月5日,巴格达市内,国家图书馆赖以采购90%阿拉伯文新书的穆塔纳比图书市场遭汽车炸弹袭击,致死至少39人、致伤65人。他写道:“今天将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作为书籍遭到黑暗、仇恨和狂热谋杀的一天……数以万计的纸片在空中飞扬,就像落下了由书籍、眼泪和鲜血构成的一场雨。”
尽管如此,埃斯康代招聘了大约100名大学毕业生,修缮了图书馆馆舍,购置了家具,设立了电脑部和图书装裱部,近一段时期创下了一项纪录:自2003年初以来国家图书馆首次向公众全面开放。
不过,在巴格达,访问图书馆需要付出勇气,承担风险。所以,时局不那么紧张时,一天最多有90人到访。时局紧张时,没有一人上门。
他为图书馆雇用了39名保安,配以从黑市购买的枪支和弹药。
埃斯康代持有英国护照,儿子出生才10个月。问及他为什么选择在巴格达居住,埃斯康代告诉记者汉达维:“这与伊拉克儿童每天坚持上学是同样的原因。”
至于他在国家图书馆的工作,埃斯康代说,“在一个不同群体互不往来的国家里,我们需要能够代表国家的象征,如果失去这些象征,那就不会再有任何东西把我们(伊拉克人)联系在一起。”
结论:“极端无知”造成 “极大分裂”
对于伊拉克经历和承受的一切,伊拉克学者阿里·阿拉维在美军进占巴格达4周年前夕推出一本专著,作了相对系统的回顾。
阿里·阿拉维是伊拉克前总理阿亚德·阿拉维的堂兄弟,伊拉克战争2003年爆发以前在英国牛津大学任职,萨达姆政权倒台以后先后出任过伊拉克政府贸易、国防和财政部长,堪称熟知内情的政界人士。
在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占领伊拉克》一书中,阿拉维以500页篇幅罗列众多细节,最终推断出一个结论:美军自占领伊拉克以来犯下的错误如此“令人震惊”,以至于时至今日彻底失去了伊拉克民众的人心。
“取萨达姆腐朽和腐败国家而代之的,”这位在美国和英国接受过教育的伊拉克学者写道,“是新秩序之下腐朽、低效、无能和腐败的国家。”
他认为,美国当政者对伊拉克社会的现实“缺乏最基本了解”,却诉诸“极端无知”,不了解战争将造成伊拉克社会“极大分裂”。
而且,占领伊拉克初期,美国驻伊拉克最高文职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领导下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表现“极为非专业”。
临时管理委员会那一阶段犯下的主要错误包括:
——解散伊拉克军队,让数以十万计前军人成为反美武装的潜在成员。
——清洗伊拉克政府、学校等机构数以万计的萨达姆所属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让国家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合并银行账户,让众多伊拉克国营企业陷入困境。
——施行“自由贸易”政策,让一些人把劫掠获得的生产设备送往国外。
——延续萨达姆时代的燃料补贴,以接近于奉送的价格出售汽油,耗尽了伊拉克政府岁入。
阿里·阿拉维认定,时至2007年,“美国在伊拉克仅有的盟友,是那些希望操纵(美国)这一大国,为自己牟取些许好处的人。”
徐勇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