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能享受医保了!
得知上海市大学生实行医保“全覆盖”后,市民陈女士两年多的“心结”解开了。陈女士的女儿陆乐是上海财经大学的高职生,2005年9月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全家不堪重负。
“前后8次化疗,我们已经花了40多万元,”陈女士说,这还不包括住院费和药费。家里也考虑过骨髓移植,但因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放弃,目前采用中医保守疗法。
然而,就是吃中药,每月也得上千元开销,最多一次药费6000多元。这些钱,除了医疗保险赔付的很小一部分以外,都得自掏腰包。而陆母1200元的退休工资,是全家每月的固定收入。
财大学生帮困基金筹集的1.5万元和全校师生捐款2万元,对于陆家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为了给女儿筹集医药费,她已经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
“现在政府出手帮阿拉挑担子,我终于松了一口气。”陈女士说。
4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关于完善本市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若干意见》,全市各类普通高等院校51万学生享受统一医保待遇。这一新政策出台后,陆乐等14万名大学生成为本市医保大家庭中的新成员。
上海财大高职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金星老师告诉记者,类似陆乐这样患大病的学生,他们学院还有2人。在新政策实行前,高职生的医疗保障一直是个真空地带。学生只能购买医疗保险。一旦患大病,医疗保险只能负担一小部分住院费用。学院要动用互助基金、帮困基金或者为学生募捐来筹集资金。
“许多门诊大病治疗费用非常惊人,就拿陆乐来说,学校募集的帮困金,大概只能抵得上她1到2次化疗的费用。”金老师说,“所以,政府这次出台新政策,对高职生来说是件大好事,他们终于能享受和本科生一样的待遇了。”
住院和门诊大病由学校保障转型为社会保障,让高校松了口气。复旦大学原本就实行公费医疗全覆盖,学校财政为患病学生花了不少钱。前两年,有个学生患尿毒症,第一次换肾后,效果不佳,最近要第二次换肾,还需要20多万元,学校负担很重。
建桥学院院长办公室喻礼忠告诉记者,几年前学校有个学生突发脑部疾病,但家里交不起住院费,最后是在系里的老师、学生中进行募捐,加上学校出钱才让他住进了医院,“如果是现在,这位学生就不必担心钱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