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健康人生
3  4  
PDF 版
· 胃胆病为什么久治不愈
· 30%的癌症由吸烟引起
· 四岁孩子 “门口”无牙
· 莫把中风当春困
· 到武林广场 免费找专家
到浙江日报 免费听讲座
· 肺癌与吸烟的四大疑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胃胆病为什么久治不愈
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王来法所长谈胃胆病治疗六误区
  王来法医师,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华名医协会理事,世界医药中心研究员,香港金福康健康中心首席研究员。著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病患者的调摄》和《无痛消炎排石汤疗胆结石》等专著和论文30多篇,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论文奖。其自创的治疗萎缩性胃炎等各类疑难胃胆病的“三合疗法”,标本兼顾,治养并举,能够有效地遏制胃胆病恶变,赢得了各地患者和家属的充分信任,名声远扬海内外。

  胃胆病普通又常见,患者常常痛苦难耐,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易导致失去治愈机会而发生恶变。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胃胆病恶变者达数十万,占各种癌病死亡率的1/4多。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王来法积30多年的探索实践,用中医中草药治疗了数万例各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萎缩性胃炎、胆系疾病等患者。

  作为来自民间的胃胆病专家,王来法医生也是联合国和平基金会世界自然医学功勋奖和省科技成果奖获得者,擅长采用中草药治疗各类疑难胃病、胆病及其肿瘤病,被民间誉为“胃胆肿瘤病克星”。去年9月27日,本版曾介绍过他在胃胆病治疗方面的心得,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春暖花开时节,我们就读者关心的胃胆病有关问题,再次走访了王来法所长,以更好地帮助患者走出治疗误区,早日战胜疾病,重新拥有灿烂的生活。

  胃胆疾病危害严重

  问:王所长,您是长期致力于研究与战胜胃胆病的专科医生,您认为人类健康的“老对手”——胃胆病到底是什么样的病?

  答:胃胆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胃病,常见的有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肠上皮化生、胃下垂、胃癌等。胆系病常见的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肝胆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胆管癌、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等。

  由于现代人们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很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习惯不佳,加上过劳、受惊、精神因素等等,使得胃胆病的发病率,尤其是青壮年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此外,病菌、肥胖、气候、地理环境、遗传等也会引发胃胆病。

  在一般人观念中,胃胆病只是一般的小病。殊不知胃胆疾病多缓慢发病,若不及时发现和整体治疗,就有可能发生恶变,直至危及生命。例如,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的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前列。其前期并无明显症状,随着越来越影响胃的功能,才出现较明显的症状。再如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胆囊疾病,很多并发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最易发生癌变。一旦确诊胆囊癌,只有10%的病例可以手术切除,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胆汁淤积,郁而化火,胆火上逆,胃气受阻,可导致胆胃不和,引起口臭、腹痛腹泻等。故而治疗胃胆病还是提倡疾病早防早治。

  世界卫生组织把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胃溃疡都定为胃癌的前期病变。胆囊息肉及反复发作性炎症亦可转为恶性肿瘤。因此,得了胃胆病后,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对症下药,整体治疗,防止病变的发生。以我30多年的治疗体会,对付胃胆病的首要前提就是重视它和了解它。

  胃胆病久治不愈六误区

  问:胃胆病极易复发,顽固难愈,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痛苦。请问,造成胃胆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胃胆病的发病机理复杂,如在治疗、保养上稍有不慎,就容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据我的长期临床观察,胃胆病之所以难以治愈,主要是在治疗和保养上存在着六大误区:

  一、治疗误区

  现在治疗胃胆病的方法较多,但一般的药物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长期服用对肝肾有较大影响。用手术治疗消化道疾病效果也不大理想。据统计,胆系疾病术后残余结石10%~25%,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手术残废率约为0.3%~3%。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治疗胃胆病要从整体考虑。此外,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症状一消失即误认为已痊愈,从而放弃继续治疗,这会使已受损伤的胃胆在痊愈过程中再度受到伤害,从而使胃胆病反复发作,造成病情迁延不愈。

  二、饮食误区

  别小看平时的一日三餐,一旦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便会对胃胆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如进食过快、暴饮暴食,会大大加重胃的负担,引起胃胆疾病,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食无定时,会破坏胃胆消化功能的规律性,影响健康;偏食,如高盐饮食易造成胃黏膜损伤,高脂肪食物可促进胃胆素释放、胆囊收缩,可诱发胆病复发,发生胆绞痛;喝酒、浓茶、咖啡和某些饮料能刺激胃酸分泌,易造成消化不良;进食姿势不当,蹲着或躺着吃饭,不利于胃的蠕动,会破坏胃的正常消化功能等。

  三、进补误区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主要依靠脾胃。若脾胃虚弱,人体摄入营养不足,则会导致机体功能衰弱,未老先衰,因此进补时必须首先调整脾胃。就胃胆病而言,它的病因很多,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且有潜在恶变可能,除了合理用药,还必须注重平时与病时的调养。医学上常讲,胃病在治又在养,但养不是指一味进食滋补品或补方,那样会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吸收,甚至于延误病情。养胃是调养胃胆内环境,调酸制酸、制膜覆盖、止痉止痛,给胃胆创面一个恢复健康的合适环境。

  四、锻炼误区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也有“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的说法,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适应于不同的人。饭后百步走,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长时间伏案工作、形体较胖或胃酸分泌过多的人。饭后不要走,主要指体质较差、虚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饭后既不能散步,还应平卧10分钟。不当的体育锻炼也会伤害胃胆。如剧烈运动时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肠蠕动减弱,各种消化液分泌大大减少,消化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运动后不经过适当休息,立即吃饭或贪吃大量冷冻饮料,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病及胆囊疾病。

  五、精神误区

  现代医学认为,中年人所患的疾病大多起源于精神创伤,长期的抑郁和忧虑容易导致胆囊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精神问题多是由情绪引起的,因此人的喜、怒、哀、乐、惊、恐、忧等情绪都会影响消化道的功能,学习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等也会造成生理病变。情绪是人类高级中枢的一种复杂生理活动,情绪变化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功能、消化吸收功能等,还可以通过摄食中枢影响食欲。所以,当人突然遇到大喜大悲的事往往会毫无食欲,许多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常会体会到情绪波动、焦虑不安时症状加重;另一方面,疾病也会使患者产生不安情绪,造成恶性循环,病情反复而加重。

  六、用药误区

  现在药店里治疗胃胆病的药物不少,且大多为非处方药,患者常常自当医生,随意购买,因此难免存在一些用药误区,延误病情。如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简单用抗生素止痛药很难奏效。长期盲目服用一些药物,也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肝肾有较大的影响,还容易产生其他并发症。此外,服药也相当讲究时间的选择,如助消化药物最好在饭前l0分钟服用,滋补类药物宜在早上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宜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治疗关键在于标本兼治

  问:据许多媒体报道,您在治疗胃胆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还研制了多种药物和保健品,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保健相结合的“三合疗法”。不但引起了医学界人士的关注,而且引来了国内外患者登门求治。是不是这样?

  答:攻克顽疾的道路没有捷径,任何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而取得的。以我30多年的临床经验研究观察,治疗胃胆病,必须进行全面分析,正确诊断,对肝、胆、脾、胃等与疾病有关的脏腑经络都要调理疏通,达到各脏腑功能正常,排泄无阻。如只治其一,不问其二,则事倍功半,收效不大。只有采取合理对症、脾胃同治、整体用药,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我根据祖国传统中医理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等治疗原则,从200多种中草药中精选出70多种,研制了数十个系列方剂,通过辨证审因,创制出一套标本兼治胃胆病的独特疗法——“胃胆病三合疗法”。它与单纯一种疗法相比,效果要好得多。其特点是通过中草药内服、外敷和真空穴透三法合一,协同治疗,能迅速在胃胆黏膜处形成保护膜;全面调理和恢复胃胆功能;有效清除胃胆内垃圾,并能形成抑菌屏障,有效杀灭有害细菌;更为重要的是预防胃胆病恶变。对此,这些年来经治的患者均有较佳反馈,受到业内外人士的肯定。由于疗效确切,有的还被省有关部门定为重点科研课题并通过了鉴定,认为属业内领先水平。

  能够找到良方使胃胆病患者解除痛苦,实现我多年的心愿,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从胃病患者到自成良医

  问:你年少时也曾是一个胃病患者,后来你是如何决心攻克病魔,天道酬勤,终于成为别人治胃胆病的大夫的?

  答:说来话长。我在八九岁时得了急性胃炎,虽经治疗但还是落下了病根,经常胃痛得厉害。到杭州、上海等地大小医院求治,但仍不见效。于是,每当胃痛一次,我就下一次决心,要当一名好医生,专门治疗胃病。

  16岁那年,我师从一位民间老医师学医。一边自学中医理论,一边四处讨教名老中医。经过不懈努力,不但自己的胃病早好了,对胃病的了解也有了质的飞跃,对胃病的治疗信心也越来越强了。同时,在临床中还发现胆部疾病与胃病需要兼顾同治。

  我为自己设计了“一生与胃胆病魔搏斗”的人生目标,希望能让更多的胃胆病患者解除病痛的困扰。如今可说是心想事成了,不但拥有了自己的诊所和研究所,还通过自己的研究课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与临床经验。承蒙媒体的广泛报道,知道我王来法的病人越来越多,各地前来求医的人也络绎不绝。不管是附近的乡邻,还是从我国的香港、澳门,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远道而来的病人,我都一视同仁,悉心治疗。我也曾是一个胃病患者,与患者“同病相怜”,我最了解他们的痛苦与快乐,“为名医易,为良医难”,既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让更多的胃胆病人康复,是我一生的追求!□成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健康人生 00011 胃胆病为什么久治不愈 2007-4-11 浙江日报000112007-04-1100017;浙江日报000112007-04-1100018;48256F32002924A6482572B800279CC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