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扣留英国士兵,到后来突然宣布放人,伊朗在这场外交风波中显然掌握更多主动权,同时又不断改变谈判口径,令与之打交道的英美难以“参透”其中虚实。
难怪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场长13天的外交僵局中,伊朗最终略胜一筹。
伊朗最高领袖国际事务顾问、前外交部长韦拉亚提5日说,伊朗在处理被扣英国士兵的问题上已经“达到目的”。
展示实力
分析人士詹姆斯·多宾斯说:“伊朗以此显示,自己不能被视同儿戏。”多宾斯以前是美国政府驻阿富汗特使,时下在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负责军事分析。
他说:“他们(伊朗)有能力采取行动,那会让人更加小心。”
美联社报道说,无论英国士兵究竟在何地遭扣留,这起事件显示,尽管美国和英国在海湾地区驻有军队,伊朗仍然有办法予以反击。
赢得空间
在这场外交危机中,伊朗不仅赢得主动权结束危机,还胜在表达希望以谈判解决问题的意愿,为自己在核计划等问题上争取谈判空间。
布鲁金斯学会专家里德尔说:“他们(伊朗)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即如果你不和我们打交道、如果你以为能把我们差来遣去,你就会遇上可怕的‘惊喜’。但如果和我们打交道,你就会有‘礼物’。”
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长期采取强硬立场。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多次表态,拒不与伊朗谈判,除非后者停止铀浓缩活动。
然而,无论美国还是英国,最终都无法避免与伊朗谈判解决问题。对此,里德尔认为:“他们(伊朗)得到了想要的。”
美国《时代》周刊引用匿名英国外交官话说,解决争端过程中,伊朗策略灵活多变,英国对策相比之下显得“无能”。
发出信号
有分析人士认为,“水兵事件”也是伊朗与西方的一场较量。在核问题上,伊朗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对西方推动安理会通过一步步制裁没有还手之力。在“水兵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伊朗控制了事件的主导权,让西方认识到伊朗还是“有一定办法”与其进行“抗衡”的。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希望通过此举向美国传递信号,希望美国改变针对伊朗的强硬态度。
《卫报》还认为,在如何与伊朗打交道的问题上,国际社会一直存在对话与对抗两种声音。通过这次事件的和平解决,强调外交努力的声音将变得更大。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