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专版
3  4  
PDF 版
· 寻求新跨越 难忘帮扶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惠及武义千万群众
寻求新跨越 难忘帮扶人
  大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完善和落实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欠发达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百亿帮扶致富工程”,抓好一批事关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交通、电力、水利、环保等项目建设。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内聚外迁步伐。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引导和支持符合资源环境要求的项目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摘自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寻求新跨越 难忘帮扶人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惠及武义千万群众

  “这条平整的水泥路是省民政厅捐资修建的。”

  “这幢崭新的村级办公楼是浙江中大集团公司帮助下建造起来的。”

  “我们镇的土鸡饲养、高山蔬菜等项目都是在浙江大学领导和科技人员指导下得以迅速发展,大批农户因此大大增加收入。”

  ……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车行在武义县南部山区一条条硬化的康庄公路上,眼前粉墙黛瓦,簇拥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一派朝气勃勃的田园风光,陪同的乡镇村干部说起武义县这几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南部山区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会情不自禁地惦记着来自省城的“亲人”,回忆他们深入山区,捐资助学,铺路搭桥,传经送宝。

  武义能有如今的发展态势,山区群众能过上如今好日子,这里的干部群众心里都有一本账。民风淳朴的武义人民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下山脱贫村里喜事连连

  一位长得像天仙一样的婺剧团花旦嫁入武义县俞源乡九龙山新村!先前让该村人说起就觉得脸上无光的“光棍村”如今竟能迎娶花旦!此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山村,九龙山新村沸腾了。媒体记者来了,前来看热闹的村民是一拨又一拨。新郎刘昌荣一脸幸福地说:“如果没有下山脱贫的好政策,如果没有帮扶结对的好措施,也许村里的光棍队伍中又会多我一个了。”

  还是在九龙山新村,现正在实施生态村建设,建村办公楼、埋污水管、造生态公厕……在村干部带领下,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

  3月30日,九龙山新村还因为村级组织办公场所规范,村组织工作开展有声有色而迎来了上级一个考评组。

  现在九龙山新村俨然已成为一个乡风文明、致富有方的明星村。“我们村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象有今天的好日子,山上几百年,山下三五年。”村民刘孙勤说。

  九龙山新村原是坐落在俞源乡海拔1041米高山上的九龙山村,是武义县出名的“光棍村”。

  搬迁下山后,如今的九龙山新村家家户户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房,村里架线通了电,用上了自来水,村庄路面实现了硬化,开通了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村民就近进厂打工,或发展养殖业、外出经商,收入大幅攀升,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下山前的300余元增长到如今的4000多元。村里已有近20位大龄青年找到了对象,许多对已喜结良缘。

  “这样激动人心的故事不胜枚举,我们每次听了都是备感鼓舞。九龙山新村是我县下山脱贫的一个缩影。我县南部山区眼前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上级部门全力帮扶功不可没。”武义县县委书记李一飞这样说。

  小康路上探索前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曾经读到如此美的诗句就如同遇见一个世外桃源。而如今,当数字化、信息化进入我们生活时,高山,阻隔着交通,物产无法快速流通,成了人们追求现代文明的屏障。

  武义县是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处山区,它曾是全省八个贫困县之一和目前的全省25个欠发达县(市、区)之一。其中有欠发达乡镇八个,有8万人居住在高山、深山和石山区,其中有4万人生存环境特别恶劣,发展环境特别艰难。

  这些年,武义县对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武义的下山脱贫工作,被专家们誉为“一本‘富县’消融‘穷村’的教科书”。

  1994年起,武义县在全国率先吹响号角,尝试探索异地搬迁下山脱贫新路。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该县投入下山脱贫扶持资金1亿多元,建设下山脱贫点(村)近百个。至今全县已有328个自然村、14315户、43729人下山脱贫。2005年,下山脱贫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160元,比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42%。

  如今,武义下山脱贫经验已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内外开花结果。仅浙江省,近年来就有100多万农民下山脱贫。

  “下山才几年,跨越几百年”。十多年来,武义下山群众的生活面貌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

  武义下山移民能“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主要得益于武义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的“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之县”等“富县”战略。武义县按照“人口集聚——城市建设——发展经济”的路子,将下山脱贫与城市化、山区非农化同步进行。城北下山脱贫示范村等多个城郊移民村相继诞生,上万山民从此一脚迈进城市。如今,武义县城已从4.54平方公里拓展到近18平方公里,人口从5万增加到12万,城市化水平达到40%。

  帮扶情深心系小康

  搬下山也好,还是原地发展也好,武义八个欠发达乡镇,面临着共同的问题,信息不畅,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急需调整,需要专家指导等问题。

  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作出了实施“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工程”的重大决策,给武义送来及时雨。在省扶贫办、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省民政厅、杭州卷烟厂、浙江财经学院、省丝绸公司、省农发行、省中保公司、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省农行、省机关事务局、浙江中大集团、东阳市政府等12个单位与武义欠发达的八个乡镇结对帮扶。

  各帮扶单位都视挂钩帮扶为一项政治任务,单位领导与专家不辞辛劳,积极主动到武义县开展挂钩帮扶活动,深入武义县各欠发达乡镇调查研究,选定项目。真可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八仙过海,各有高招。

  这是一组数字:2005年,各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592.57万元,其中,省级463.97万元,市级47.5万元,县级81.1万元,帮扶物资折价27.75万元,完成帮扶项目55个。2006年,各结对帮扶单位来武义县开展帮扶活动的领导、专家及工作人员达510多人次,各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488.81万元,其中:省级366.45万元,市级38.76万元,县级83.6万元。帮扶物资46.9万元。经过各结对帮扶单位几年的真情帮扶,有效地增强了欠发达乡镇的“造血”功能,促进了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年来,我们的确是真情、真心、真意结对,用心、用劲、用力帮扶。我们帮扶大田乡,没有把它看成仅仅是省委、省政府布置的一项任务,而是看作学校的一项事业,当成师生员工份内的一项工作。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员工都以饱满热情投身这项工作。”3月16日浙师大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毛华岳在武义县大田乡帮扶工作会议上这样说。

  古竹小学扩建工程是该校帮扶的重点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扩建工程已全部完工,该校还将古竹小学确定为“浙师大实验小学”,古竹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去年9月,大田乡顺利通过了省级“教育强乡”的评估验收。

  该校还帮助开通了大田乡政府网,这是武义县第一个乡政府门户网站,为大田乡搭建了一个通往外部世界的信息化平台,打开了让世界了解大田的窗口。据不完全统计,结对帮扶以来,浙师大共有1000多人次为帮扶工作到过大田。全校党员还为大田乡捐款7万多元,建立助学基金。

  作为省直机关挂钩帮扶武义县的组长单位省民政厅率先力行,既担起协调之职,更尽具体帮扶之责。从2001年,省民政厅与武义县西联乡帮扶结对以来,省民政厅就像自家人一样关心着西联乡的发展与建设。2006年,省民政厅主要领导就先后7次到结对扶贫单位西联乡调研,共向西联乡捐款50万元,为西联乡举办村干部培训2次,邀请西联乡中心小学到杭州举行夏令营活动,帮助建设了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去年“七一”前夕,省民政厅组织医务人员,冒着酷暑送医、送药到西联乡,赠送了5000元的药品,同时向学校赠送价值3万元的图书等学习用品。今年1月25日,省民政厅又派员来到西联中心小学,向困难学生送上了棉被等御寒用品。

  “不瞒你说,我现在一看到‘利群’两字就会想起他们——杭州卷烟厂,他们在我们畲乡献爱心是不求回报的。”一位柳城镇普通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每年开年,杭州卷烟厂领导早早就将60万元帮扶资金送到武义县柳城镇,帮助解决了该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和12个村办公场所的建设。2000年开始,杭州卷烟厂与原竹客乡结成了扶贫帮困对子。六年时间里,他们带着一颗殷殷帮扶的爱心,从资金扶持、科技扶持、信息扶持等方面,帮助山区人民解决了一个个生产、生活难题。先后投资120万元帮助竹客小学盖起了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出资30万元帮助山区农民建立农业开发基地,在柳城的“利群路”和“东升桥”的建设中,共帮助解决了100万元资金。六年来,杭州卷烟厂共为整个畲乡的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建设资助近370万元。

  3月23日,浙江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子辰一行来武义县,共商今后全面合作事宜。去年武义县企业与浙江大学共签订12项合作项目,其中5个合作项目已正式启动,进展顺利。从2000年开始,浙江大学与武义县新宅镇建立了挂钩扶贫关系,从技术、人才、物资、信息、资金等方面对新宅镇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浙江大学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技优势,每年投入50多万元资金,实施了“土鸡饲养”、“高山蔬菜”、“新茶园”等产业化项目。

  去年12月25日,武义县大溪口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费国忠一行送来了扶贫结对捐赠款17万元,费国忠说,省农行与武义贫困乡镇扶贫结对已有10多年了,与大溪口乡结对也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总是尽力地做一些实事。

  ……

  许许多多人都带着爱心来了。去年浙江财经学院、省中保公司、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丝绸公司、省农行、省农发行、东阳市政府以及永康市政府等主要领导带队,都深入武义县欠发达乡镇捐资捐物开展帮扶活动。

  “老区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他们的生存状况,不容我们不动心不动情,我们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帮扶做点好事。”浙江中大集团董事长李润云这样说。

  1997年7月,浙江中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开始与桃溪镇结对帮扶。这十年间,浙江中大集团向桃溪镇提供了200多万元扶贫资金。

  在桃溪镇政府,看到了中大集团扶贫资金使用明细账,浙江中大集团提供的扶贫资金,渗入了桃溪镇农民生产、生活、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有力助推着桃溪镇新农村建设进程。

  2005年,桃溪镇康庄工程建设共需资金200多万元。中大集团董事长李润云坐不住了,先后数次前往该镇,确定扶持该镇康庄工程建设,并及时拿出26万元资金,帮助该镇实施康庄工程建设。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中大集团扶持的康庄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在当年顺利竣工。另外,李润云等人在调研中得知该镇很多村建设办公场所缺少资金后,中大集团当即决定拿出5万元资金,扶持该镇华溪村办公场所建设,同时决定再出资5万元扶持泽村的办公场所建设,为桃溪镇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寻求新跨越 难忘帮扶人 2007-4-5 浙江日报000082007-04-0500024;浙江日报000082007-04-0500027;浙江日报000082007-04-0500015;浙江日报000082007-04-05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7-04-05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