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大学生吟诗作词蔚然成风
· 杭钢迎来五十周岁“生日”
· 新生儿也能参加医保
· 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 省气象台发布低温报告
· “脱贫”找对路
· 共议解决
银行排队方案
· 省内首批外资法人银行分行挂牌
· 在澳中国公民
小心海啸
· 中国人祖先未必完全来自非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脱贫”找对路
哲 平
  春回大地。浙江日报3月25日刊登完毕的“大山深处看变化”专题报道,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山深处传来的春天气息:5个曾经处在欠发达行列的小山村,通过城乡互动,通过组建合作社等一系列措施,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而且正大踏步地迈向小康。它们的巨变,让全省欠发达乡镇看到了奔小康的希望。

  (一)

  脱贫道路怎么走?大山深处的人们用他们的行动说:在城乡互动中转变观念,条条大道奔小康。

  磐安县乌石村变成旅游村后,山还是那片山,石头还是那堆石头,房子也还是那些房子。不同的是,村民看事物的眼光变了,想问题的观念变了。在城乡互动中,村民观念转变了,视野开阔了,“老石屋”也就变成了聚宝盆,农家乐风生水起。而在丽水深山里的后吴村,曾经烂在地里的生姜为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不是生姜变了,而是成为市场主体的农业带头人转变观念,加工并经营起了生姜茶,将单纯的种姜转变成了卖消费品,一下子扩大了“生姜”的顾客群,还带动了姜农共同富裕。

  类似的例子,不仅仅发生在这两个小山村。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全省有多少曾经的穷村变成了今日的富地,关键都在于转变观念,找到了适合本地发展的道路。观念一变,劣势顿成优势:地处偏僻的小村,往往生态环境好,正是做强绿色产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好地方,也是城里人向往的好去处;农产品卖难的地方,可以创办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既解决卖难,又节约企业成本;外出就业有难度,那就发展来料加工,让农民在家赚钱……这些转变的经验,也是不少村庄在改变穷困面貌的过程中,在与市场打交道的摸爬滚打中积累起来的,实践证明有效。

  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政府和社会各界责无旁贷,而且空间很大。就像磐安的乌石村,村民们最先是因为由乡镇干部带着到安吉考察了当地的农家乐,才发觉原来自身也有着搞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帮助欠发达地区结合一地一村特点,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给农民进行实实在在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找到就业机会;不断用外面的新思路、新想法引导农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大有作为。

  (二)

  加入合作社,就像找到了“娘家”,这是许多尝到合作社甜头的农民的切身体会。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来说,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犹如一个大平台,在这里可以找到急需的资金,共享技术,灵到市场信息,一句话,脱贫奔小康有了“导航员”、“教练员”。

  有了合作社,衢州柯城的柴家村和仙居的赵岙村的农民,告别了长期以来的提篮叫卖,开始享受团结起来面对市场的好处。数年内,农民人均年收入从几百元跃升到近万元。

  合作社的力量有多强?团购、团销、二次分配;技术共享,解决种养难题;联合担保,解决融资难题……合作社最大程度地帮助农民进入了市场,既防御了市场风险,又获取了自身得以发展的利润。

  我省农民合作组织在欠发达地区的覆盖率还很低。要让合作社在欠发达地区落地生根,除了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外,更需要有一批热心的、率先富起来的农业带头人。这些人经历过市场的锤炼,容易取得村民的信任。由他们带头组建合作社,可以少走弯路,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

  背靠大山,面向市场,城乡互动,欠发达乡镇农民脱贫的日子指日可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脱贫”找对路 哲 平 2007-4-3 48256F32002924A6482572A0003418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