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清明,我们怎样寄托哀思
· 国际选美赛事
首次有了农民工选手
· 两个半小时换来居民方便
· 鲜花祭故人
· 倡导家庭追思会
· 厚养薄葬好
· 不要玷污了“清明”
· 成绩好的学生
未必更理性对待“追星”
· 10家运输企业沉重“埋单”
· 台州破获一起网络传销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清明,我们怎样寄托哀思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朱馨 廖小清
  论坛直播嘉宾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朱军耕

  杭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副处长章 勇

  民俗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吕洪年

  浙江安贤陵园董事长 施 华

  居民代表姚国会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朱馨 廖小清

  岁岁清明,缕缕相思念亲恩。

  清明节是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日子。然而每到清明,有的在祭扫中大操大办,有的甚至搞封建迷信……

  不文明的祭扫行为,不仅完全背离了清明节的本意,更与现代社会文明格格不入。

  如何继承传统,破除陈规陋习,使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清明节更富有“现代”与“文明”元素?如何倡导形式多样的文明祭扫方式,进一步推动厚养薄葬风气的形成?

  今天下午,本报和浙江在线联合举办报网互动论坛直播,嘉宾与网友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清明莫忘文明

  直播一开始,浙江在线网站首先播放了几个视频片断,这些现场拍摄的不文明祭扫的画面,引起了嘉宾们的强烈共鸣。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朱军耕说,我省殡葬改革已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火化率达到98%,每个县城至少有一个公墓,大部分行政村都有公益性的墓地,但各地在文明祭扫方面仍存在不少欠缺。他认为,文明祭扫应该讲究节俭,不奢侈浪费,不妨碍交通,更不能危害公共安全和出现封建迷信现象。

  “我省每年90%的山林火灾发生在清明和冬至期间,而这两个时段的绝大多数火灾又是扫墓引起的。”杭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副处长章勇说,清明扫墓是一种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习俗,但现在有不少人在祭扫中铺张浪费,甚至搞起封建迷信,那就需要进行正确引导与制止了。

  作为安贤陵园的负责人,施华说他最忙碌也最忧心的日子就是清明时节了,有的扫墓者焚烧纸扎冥币,容易引发山林大火;有的扫墓者不讲卫生,祭扫后一地狼藉……

  对此,民俗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吕洪年说:“适当的祭奠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寄托哀思,也不能大操大办、搞迷信,关键是要用心,不忘根本,不忘养育自己的先人,有这样的一种情感就可以了。”

  祭扫方式有很多

  嘉宾们认为,上坟祭扫不是唯一方式,现在有不少新的祭扫方式,如网上祭扫也很值得提倡。朱军耕介绍说,他在国外考察时就发现不少国家很流行网上祭扫,现在我省也有不少网上祭扫的网站,值得推广。

  “我们发现,南山陵园已经有不少50年以上的公墓没有人来祭奠了,有的甚至是30年以上的也没有人来了。时间久了,不可能隔了好几代的后辈都仍会记得来。”章勇说,网上祭扫就可以不受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更便利,也更长远。

  嘉宾姚国会的一家人在不久前刚给她的父亲举行过家庭追思会。她说,她的父亲在去年国庆节的时候去世,留下遗嘱要求“后事一切从简”。“我们连姑表叔伯都没有通知,自己家人聚在一起,缅怀父亲的一生,寄托哀思,表达思念之情。”姚国会说,最后她们一家人决定参加杭州市民政局组织的骨灰撒江活动,父亲的骨灰撒入了钱塘江。虽然没有花圈,但她们家人都觉得很好,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更没有一丝减少。

  吕洪年认为,清明节,有一个很重要含义,就是要“清清明明”,不要“乌烟瘴气”。寄托哀思的方式有很多,现在最关键的是需要呼唤清明节的“清明之风”。多想想老一辈是怎样勤俭持家,怎样清白做人,怎样正道赚钱,怎样劳动致富,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好传统,这才是真正的缅怀先人。

  追思亲人,教育后人

  不少网友表示,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人际纽带。追思亲人,更应注重精神上的纪念,倡导一种感恩的美德,从而倍加珍惜家庭的和谐和当今的幸福生活。

  朱军耕赞同这些网友的看法。他说,厚养薄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逝者的悼念,更重要的是他们活着的时候怎样去关怀,不要在世的时候不关心,死了之后却去大操大办。

  章勇说,现实中,“生前不尽孝,死后放‘大炮’”的现象有不少。“厚养薄葬应该大力倡导。我们每个人在平时都应做到对父母孝顺,从精神上、生活上都要尽好孝道,而不是活着的时候连看也不去看一下,甚至生活困难也不帮助,却在老人去世后‘铺金盖银’。”

  施华接过话题说:“平时不好好对待老人,其实孩子也在看着你、学着你。”姚国会也很有感触地说,有一次她的母亲突然病了,她就感觉到天要塌了似的,“这提醒了我,老人年纪大了,千万不能因工作忙就推掉了尽孝的责任”。

  吕洪年说,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就是亲情,而对老人的厚养也最主要的是亲情、“亲养”。有很多老人临终时,儿子、女儿没有赶到,眼睛都不会闭上,因为这是老人最大的遗憾。“我奉劝天下做儿女的,必须尽孝。你有多少心就要尽多少心,你有多少力就要尽多少力。厚养,并不是说一天24小时都在身边照顾,关键在于用心。你用不用心,其实老人心里最清楚。”

  网友留言不断,嘉宾们争相作答。一个多小时的互动直播,大家形成共识:如何使清明节这一传统民俗过得更文明,不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准则审视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做到知荣明耻、尊荣弃耻,摒弃陋习、弘扬新风,以更强的凝聚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把国家建设得更富强,把社会营造得更和谐。这也是对先人的最好纪念。

  (本报杭州4月2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9 清明,我们怎样寄托哀思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朱馨 廖小清 2007-4-3 48256F32002924A6482572B1000BD44A;48256F32002924A6482572B1004CE5D6 2